“回归”真实的声音

对话《归来》声音指导陶经

来源:宣传部、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浏览次数:428发布时间:2015-10-29

编者按:9月19日,第30届金鸡奖颁奖典礼在吉林举行,我校艺术学部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陶经教授凭借电影《归来》获得本届金鸡奖最佳录音大奖。《归来》是2014年张艺谋导演拍摄的电影,改编自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的尾点。影片《归来》采用世界最尖端的4K高视效制作技术,及杜比全景声技术,堪称中国电影史上首部IMAX文艺大片。白杨网记者首次深度对话陶经,探究影片《归来》中的声音设计。

陶经被誉为“中国第一录音师”,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虽然已经入行三十多年,陶经依然把当初选择去北京电影学院学习录音形容成“一场误会”。陶经高中毕业后,到上海农场下乡,他多才多艺,小提琴拉的不错,又会点朗诵,成为了文艺宣传队队员。三年后的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陶经开始填的志愿是同济大学的地下工程系,但宣传队的同事热心建议他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的录音系。陶经就这样报了名,没想到顺利地通过了一轮轮考试,成功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著名的78班,跟导演张艺谋、陈凯歌成为了同学,没想到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恰恰是这场“误会”造就了今天屡获国内外录音大奖的他。此次获得金鸡奖的最佳录音奖,已经是陶经第三次获得金鸡奖的最佳录音奖,前两次获奖分别是在1999年《荆轲刺秦王》和2003年的《英雄》,他还曾凭借《十面埋伏》和《金陵十三钗》先后两次获得美国电影声音协会大奖。


时代背景下真实的声音

影片开场,观众被带着风的火车轰鸣声、汽笛声、铁器摩擦声惊醒了。影片《归来》在声音设计之初,就坚持将真实感放在第一位。影片讲述了文革时期知识分子陆焉识与妻子冯婉瑜的情感变迁故事。影片在音效的处理上,保持与时代背景的一致性,运用具有时代特征的声音元素,声音团队力图把所有点点滴滴的生活的声音都反映在这部电影中。咳嗽的声音,楼道里边爷爷和孙女的声音,隔壁邻居切菜的声音,不同时代的歌剧声,半导体收音机里放的广播等等都是精心设计的。广播用的是陶经父母很多年前买给他的半导体收音机,用那个收音机现场放,然后录下来,后期再进行变调的处理。收音机里面播放的节目很多还出自我们学校师生之手,仔细听就会发现里面有我校播音系学生晨读的声音,还有学校的老师的歌声等等。“这些构成了那个时代的氧气,那个时代的PM 2.5,那些个人物在那个“空气中活着……。”



陶经的创作习惯是先看剧本,然后对影片的声音作一个整体的设计,结合影片的时代背景,人物的设定,找出影片中特别的地方。“我不太喜欢用音效库的声音或者别人用过的,当然现在声道多了避免不了用到音效库,但是要体现影片的独一无二的声音元素,一定要有新的声音。比如说阴天火车行进的声音是木木的,不透亮的,因为当时的火车是烧煤的,会有很多烟雾,所以录音部门需要录下很多不同距离、不同质感的声音,再从中挑选最适合的。”

颁奖晚会上的获奖感言中,陶经谈到电影的声音创作是需要“想一想,再想一想”的创作过程。他认为,普通的创作就是“想一想”,跟导演、制片方考虑影片的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再想一想”是因为《归来》所在的那个时代离现在很近,作为创作者有的时候会被现有的一些想法所影响,很容易陷入“被影响了的”的偏见中,所以“再想一想”的意思就是作为创作者需要重新思考声音的态度对人物塑造的作用,形成自己的观点。片中对张慧雯扮演的女儿丹丹这个人物的设计就体现了这点,她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青春期的叛逆的一面,有场戏是她跟农场来的人汇报他爸爸陆焉识的情况,这时环境声、台词的处理,体现出当时的一种义无反顾态度,让观众不禁唏嘘:那么漂亮、可爱的亲生女儿,会坚持去揭发自己的父亲。

杜比全景声技术诠释声音的情感

谈到《归来》影片中的声音创作细节时,陶经介绍了他是如何借助杜比全景声表达细腻,深沉的人物情感和心理状态的。对陈道明饰演的陆焉识雨夜回家那场戏敲门声的处理,陶经和张艺谋导演商量了5个方案,一开始设计的是急切的敲门声,还有一版方案是很慢的敲门,到门口等了半天,敲完一下再敲一下,这个过程需要反复揣摩陆焉识的心理:见老婆心切,但是又怕邻居听到后牵连她老婆。最后影片中呈现的方案是非常明确的敲门声,巩俐饰演的冯婉瑜正在整理被褥,但是她听见了敲门声,此时观众的心情也跟着紧张起来了,从这一刻开始巩俐对表演把握极其准确、生动,走路都顺拐了,盼了这么多年终于把丈夫盼回来了,包括丹丹回来把自行车弄倒的那个声音在冯婉瑜的镜头里面听到的画外音并不是很大,但是已经足够大了,影片运用杜比atmos这样设计的声音就变得很容易表达,观众可以全方位地感受影片的视听魅力和演员的表演。


陶经对电影创作见解独到:“电影是一个视听作品,它的魅力在于有它自己的语言和语法,绝不是单纯的讲好一个故事,而是要让普通观众在电影院感受到电影表达的独特的视听欣赏和心灵颤动。所以我做过的不管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都是让声音潜在地作用于人物。声音是有感情的,有回忆的,要让人物充分浸泡在声音里,从而丰满起来。”杜绝煽情,把握分寸,力求做到回归真实的声音,这是他对电影艺术的追求和底线。

中国电影人的荣誉感

谈到金鸡奖和国外奖项在评审标准上有什么不同时,陶经认为中外评审的标准差异不大,所有评审都是关注你的声音有没有为影片做贡献,技术是最基本的,然后就是看你的声音有没有做到独一无二,也可想到做出中国的特色来。“只要用心做,体现了电影的精神,关注到人性的东西,拿出去就不丢人,对得起自己就好。”陶经屡获国外的声音奖项,但是中国电影金鸡奖就像中国电影的T型台,用于表彰最高级别的具有电影精神的电影,引领中国电影的发展趋势,会引领各个类型的片种。让中国电影这个行业得以延续的发展。这份荣誉不仅是对影片《归来》在声音创作上的肯定,更是对整个录音部门贡献的肯定,这对陶经来说意义重大。他也坦言,职能部门的单项奖很难拿到,作为一位中国电影人,能够三次得到中国电影国家级最高的专业奖项感到很高兴,因为有金鸡奖的存在,它让中国做电影的人得到鼓励。

   

陶经是我校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的教授,讲授学生影视声音创作等课程。虽然已在行业内实践三十多年,陶经依然强调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具有了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去指导实践,明白应该怎么建立正确的试听观念、处理好影视作品中的声音。在教学方法上,通过让学生不断学习和研究优秀的影片,培养学生对影片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让学生把握影片好声音的标准。教学观摩影片,要求学生从开头的厂标一直看到最后片尾的字幕结束,让学生知道怎么样构成一部完整的电影。他说,今年给学生课上放的是《金陵十三钗》、《搏击俱乐部》和《老无所依》,这些影片是现在所有影片的一个范本,值得去好好研究。



上一篇: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