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防,校园安全的“千里眼”与“顺风耳”
细心的同学可能会注意到,学校在1号教学楼的南边和北边各安装了一个报警亭,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只需按下上面的按钮,便可迅速与保卫人员联系。这个小小的报警亭,不过是学校科技创安工程的一个缩影。
据保卫部部长秦自生介绍,我校校园相对分散,建筑物众多,人员流动频繁,校园安全保障工作量大;为弥补人力不足,学校持续实施了科技创安工程,大力推进技防建设,近年来,先后投入近千万元实施了多期技防工程,对校园进行数字化监控改造,使技防成为学校安全保护的“千里眼”与“顺风耳”。像前面提到的报警亭,多安装在教学楼、学生宿舍等人员密集地区,和电话报警相比,其优点在于实时性,它可以同时把监控和语音传送到监控室,方便保卫人员全面了解情况,做出更具体及时的应对。
秦自生介绍,不同于人防和物防,技防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依靠视频监控技术,既能够实时监控,又能事后查询,可谓“坐一室而知校园全貌”。学校监控室保存了很多案件的录像资料,比如自行车被盗、学生逛超市钱包被偷、教学楼自习室书包被盗等。正是有了监控录像,一些盗窃案件得以顺利侦破,对不法分子也形成了强大的震慑作用。同时,根据监控分析,保卫处总结出了失窃案件的高发时间段,比如每年的十一、十二月份,这样保卫处便能预先采取措施,加强防范。
科技创安工程是一项长期工程。秦自生介绍,在技防安全方面,学校在实现校内外所有宿舍出入口、食堂区域和各办公楼宇主要出入口全覆盖,校园及学生公寓区立体覆盖,校园主干道、路口、广场、室外公共区域80%以上覆盖的基础上,还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监控覆盖面。如在1号楼、48号楼内两个区域安装监控系统,在中蓝和梆子井大学生公寓安装入侵报警器(有人闯入窗户或通过感应区向上爬的时候可以自动报警)等等,另外还要逐步把落后的老旧监控器材淘汰掉,实现监控设备的改造升级,更好地发挥科技保安全的作用。
人防,校园安全的“防风堤”与“贴心人”
技防安全固然必不可少,但是相对于人防安全来说,还是显得有些“冷冰冰”与“滞后性”。保卫部将人防安全作为校园安全保障的重要内容和抓手,根据学校实际合理配置保安力量,全方位24小时保护校园安全,当好校园安全的“守护人”。
秦自生介绍,学校除依托保卫部核心力量外,每年从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文安分公司聘请保安人员,现有专业保安人员160余人,此外还先后聘请了14名老同志,担任校园安保员,负责校园的安保工作。保安的岗位,重点设置在校园大门、教学楼宇、学生宿舍区、重要文化场馆以及行政办公区域等处,校内24小时都有保安值班巡逻,保卫处会定时查岗,保证没有脱岗现象。
由于历史原因,学校由东门向西门的主干道是一条社会道路,来往车辆较多,人员繁杂,非常不利于校园安全。针对这一实情,学校保卫部门除了对道路车辆、行人进行疏导管理外,在西门、北门、南门、东门分别设置缓冲带,在拐弯处设置交通标志,保障人车出行安全。另外,还在这条道路与学校道路交叉的四个十字路口设置了岗亭,疏导车辆,保障校园安全。
随着安全形势的变化,校园安保人员少不了必要的安保设备,近年来新增的防暴叉就是其中之一。据西门保安介绍,防暴叉是一种防暴工具,是用来制止暴力行为的。这种工具最大的特性是,将叉伸向暴力分子,一按按钮,就可以用叉将其牢牢捆住。为增强保安人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保卫部每年都会组织防暴演习,要求保安人员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学校还将组建反恐处突小分队,配置应急防暴装备并组织培训演练,以确保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保安人员除了做好校园安全工作外,还坚持开展特色服务,做好事、办实事,受到师生们的好评。秦自生介绍,自2011年建立保安志愿服务制度以来,每年毕业生离校之际都要在学生公寓设立服务站,帮助毕业学生搬运行李。师生遇急难险问题,保卫干部和保安队员有求必应、快速反应,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做好人好事达130余人次。受助师生及家人纷纷给校领导或保卫处写表扬信,表达感谢之情。 “做好事并不是为求名,也不是为求功德;抱着尽本份的心去做好事,才是真正的好事、才是至诚无私的善事”。秦自生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