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校医院遇上English ——校医院为服务留学生集体学英语

来源:新闻中心浏览次数:856发布时间:2015-04-28

每周四下午一点半,华体会娱乐场 校医院的会议室里都会传来读英语的朗朗书声。是谁的声音?又为什么选择在校医院读英语?原来,读英语的不是别人,正是校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们。从2013年11月至今,他们的英语学习从未间断。而这一切,都是源于校医院和留学生的相遇。

杨医生:“这是一种热爱。”

学校的留学生和外教越来越多,来校医院就诊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多,医生们渐渐开始感到了压力,校医院的网站上开始发布一些医用英语供大家学习。医生们也开始自发学英语,经过推荐选出了合适的医用英语教材,并在华体会娱乐场 退休教授蔡文美的指导下开始了系统的学习。医用英语课堂上,医生们除了熟悉医用词汇、日常表达,还着重进行听力和口语的练习,希望达到能接待外国患者的水平。

当记者问起学习英语的感受时,杨杰医生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我觉得首先是一种对英语的热情。”除了按时参加校医院每周的英语课以外,杨医生还报名了学校的短期英语培训班。虽然留学生只是校医院患者中的一小部分群体,但只要有这一小部分的存在,医生们就会尽最大的努力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这是对留学生的责任和关爱,更是对工作的严谨和热情。


医生们对于英语的热情和对留学生负责任的态度得到了留学生们由衷的认可。来自波兰的Nela提到,自己身边不懂汉语的同学以前不愿去校医院看病。但是现在校医院的医生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每当她和朋友去校医院的时候,医生们会非常热情地接待他们,并用一些简单的英语同她们对话,对此她十分感动。来自非洲的Salim得知校医院医生正在学英语时,用“amazing”(棒极了)这个英文单词来形容,他很高兴医生们能为服务留学生而作出努力。

蔡教授:“No pain,no gain.”

已经退休的蔡文美教授在得知校医院医生学习英语的需求后,主动提出无偿为校医院集体讲授英语。尽管年事已高,自己所住的地方距离学校有将近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一年多的时间里,蔡教授始终坚持每周开课,也见证着医生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当记者问起蔡教授眼中学习英语的医生们时,她用动听的英文给出了这样的答案:“They work harder than college students.”(他们比大学生学得更努力。)

医生们日积月累,在英语学习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杨医生在工作时嘴上还经常在练习医用英文单词的发音,一次她在药房值班,一直重复着单词diarrhea(腹泻)的发音,正巧碰到蔡老师来拿药,她又请蔡老师为自己指正,然后继续练习。赵淑彬医生也提到,她在课下都会认真地复习和预习。校医院的马少刚院长告诉记者,经常看到同事利用闲暇时间在办公室练习英语对话。

当然,医生们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的,就像蔡教授所说的:“No pain,no gain.”(不劳无获)。蔡教授回忆,医务科主任何蓉医生是南方人,说普通话也带有口音,说英语对她来说就更有难度。但经过一年的学习和训练,何医生有了很大的进步,已经能够流畅地表达大多数语句了。赵医生也对自己的口语表达更自信了,从不敢张口说英语到敢张口说出来。

马院长:“尽最大的努力,为患者提供最大的方便。”

对于医生们为提高英语水平做出的努力,马院长由衷地感动,并且为校医院服务水平的提高感到欣慰。据他讲述,曾有一位留学生来校医院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用药和按摩,得到了很好的康复。治疗期间,这位留学生和许多医生都有过交流,临走时他说,一直把这里的每一个医生当做朋友。还有一位来自非洲的留学生得了疟疾,但这是一种在热带地区高发的病症,国内并不常见。通过交流和诊断,医生们确定了他的病情,用英文为他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并将他介绍到北京现有唯一能医治这种疾病的医院,使他得到了及时的治疗。

一年多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更是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然而医生们的努力并没有就此停止,他们对今后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他们特地给蔡教授写了感谢信,在对蔡教授一年多来的志愿教学表达感谢的同时,对自己的英语学习做了总结和展望。

在马少刚院长看来,校医院医生的整体英语水平还有待提升。问起他对校医院学习英语的目标时,他说:“每一个窗口,每一个科室,都至少要有一个人的英语水平达到能接待留学生的程度。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为患者提供最大的方便。”

(本文刊登于华体会娱乐场 校报438期7版)

上一篇: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