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 引领 陪伴 我和你们在一起——华体会娱乐场 辅导员冷爽事迹材

来源:新华网浏览次数:1701发布时间:2015-04-02

个人简历:冷爽,女,1983年生,中共党员, 2008年从华体会娱乐场 硕士毕业后,留校任专职辅导员。六年来,先后任电视学院2007级、2011级、2014级的辅导员。现任华体会娱乐场 新闻传播学部分团委书记、学部奖助工作联系人等职务。

工作情况:“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冷爽一直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六年多的一线辅导员工作过程中,她心系学生成长,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忧学生之所忧,乐学生之所乐,用开朗乐观的性格和积极负责的工作态度感染和关爱学生;她善于用心动脑,不断在工作中创新方法,拓展思路,总结辅导员工作“四个关键词,五个要点,六个原则”,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她明确角色定位,以“塑造品格、引领方向、陪伴成长”为工作主线,坚持做学生成长的雕刻者、引航者、知心者; 她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主动改变与学生对话的语态,真诚沟通,成为学生口中可亲可敬的“爽姐”;她主动学习,强化科研能力,提升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她所带的班集体曾荣获北京市十佳示范班集体、北京市优秀班集体、中央三台优秀班集体、“周恩来”班、北京市五四红旗团支部等多项荣誉称号,学生个人在社会实践、专业创作、英语比赛等各方面均取得突出成绩。    

 

主要事迹:

一.塑造品格——做学生的雕刻者

早在百年之前,陈独秀先生在《敬告青年》中就谈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对于拥有最宝贵青春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是国家和社会的栋梁,更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希望和中坚力量。如何帮助学生在大学阶段进一步完善人格和品行并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新闻传播人才?作为一名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辅导员,冷爽除了自学思政理论知识之外,还创新思路,拓展平台,充分利用自己与学生相近的专业背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习融会贯通,提高教育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开展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

作为党和国家的耳目喉舌,新闻人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要求他们具有爱党爱国的情怀,要扎根基层,坚守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在培养新闻专业学生的过程中,她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将“爱党爱国爱人民”这样抽象的概念真正写在古灵精怪的“90后”们心坎上?

她通过开展别开生面的国情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从新生入学起,她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引导学生,强调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了将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她改变“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借助学校、学院影像资料丰富的特点,坚持带领学生定时观摩和学习优秀的影像和新闻作品,通过影像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来增强同学们的认同感,用鲜活立体的一个个小故事点燃学生学习新闻的激情和梦想,塑造学生的优良品格。

对于青年学生而言,集体活动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塑造学生品格的重要阵地。为了使这块阵地的教育能够真正开花结果,她创新思路、拓展空间,融合党团活动和专业实践,坚持将集体活动与国情教育相结合,她利用周末的时间带领学生赴天津参观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学习伟人精神,感受伟人的人格魅力,在青年学子心中树立学习的榜样;每年春季正值“两会”,她带领同学们开展“传媒学子看两会”征文活动,鼓励和激发同学们主动关注国家大事,感受国计民生,做“眼中有国家,心中有人民”的新闻学子;2014年秋天,新生刚刚入学,作为新生辅导员,她主动争取,通过多方努力,带领全体新生到中央电视台参加由中宣部、国家网信办、广电总局、中国记协共同主办的“好记者讲好故事”的颁奖晚会,学生们听完记者们讲述了一个个动人的采访故事,深受触动,纷纷表示要立志成为像前辈们一样优秀的记者。就是通过不断创造这样身临其境的教育机会,她将抽象宏观的理念落细落小落实,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促使学生自觉树立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理想情怀。

开辟第二课堂,营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育人氛围

华体会娱乐场 是我国优秀传媒人才培养的摇篮。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广播电视人才,是冷爽成为辅导员以来一直坚守的信念和理想。她所在的新闻传播学部拥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和广播电视学,尽管不能站在讲台上为学生讲授专业知识,但她通过辅导员的工作,坚持结合专业特色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营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育人氛围。

为了更好地在国际舞台上发出铿锵有力的中国声音,2009年,中宣部、教育部在华体会娱乐场 成立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借此机会,她将做带的本科班与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结成对子,每次国家部委领导来为国新班做讲座,她都安排本科的同学代表去学习,并且回来再班级内分享学习心得与体会。通过这样坚持不懈的学习,在年轻学子的心中,播种下国家意识和梦想,为其今后成为优秀的新闻传播人才奠定基础。 

此外,她还根据自己所带不同专业的特点,为同学们量身打造“第二课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要求具有敏锐的思维与洞察力,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她和同学们一起策划、组织“时事圆桌会”,坚持每周了解国内外的大事小情,同学们在会上交流和分享学习体会,拓展视野,丰富见识;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要求学生能够见微知著,能够记录和呈现社会百态,她和同学们一起开“读书交流会”,将学生从QQ、游戏和互联网中召唤回来,让他们感受阅读的乐趣和思考的魅力;电视摄影专业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影像记录社会,她带领学生和分团委学生会坚持每月举办影像沙龙和摄影比赛,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对于在新闻传播学部里比较边缘的编辑出版学专业,她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对于专业的认同度和满意感,多年来坚持开设“编版大课堂”,邀请编辑出版学专业的优秀毕业生来为在校学生传授经验。通过她的不懈努力,编辑出版学的专业满意度调查已经从原来学校的落后分子一跃成为成了学校前十名。

二、引领方向——做学生的引航者

从毕业留校时的和学生没差几岁的黄毛丫头到现在学生奖助、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各项一把抓的“老”辅导员,尽管工作内容庞杂琐碎,但是她从来不把这份工作简单地定位于学生事务管理者,而是坚持做学生成长的“引航者”,通过不间断地专业化学习和培训提高自己的辅导员工作能力和水平,用自我提高和成长来不断引领学生前行。

助力社会公益,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与感恩之心

“苹果手机+苹果电脑、动辄上万的摄影器材设备、高档的生活日用品”……作为父母长辈的掌上明珠,她的“90”后学生们在物质生活方面极大丰富,学生身上难免有“骄娇二气”,不知吃苦和感恩为何物。针对这种情况,她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帮扶弱势群体,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与感恩之心。

2013年,2011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宋文微等几位同学在她的鼓励下申报了名为《你的婚纱我的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学生们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免费为老年人拍摄婚纱照。该项目从社区走向北京市,从几个学生的热心行为推广成为全校学生参与的公益活动。目前,学生们已经为131对老年夫妇免费拍摄了婚纱照,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网、凤凰网等十余家媒体对他们的公益事迹进行了报道,该项目还获得了“圆梦中国—公益我先行”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微公益大赛的最佳传播大奖。宋文微同学也获评为北京市暑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明星志愿者。

为了培养电视新闻人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她还鼓励学生在寒暑假坚持开展社会实践与调查,带领学生策划选题,将目光投向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失独家庭”、“临终关怀”、“非遗文化”、“非典后遗症患者”、“吸毒人群”皆是同学们关注的对象,2011级学生仅在大学三年级就利用专业所学拍摄各类公益题材的调查报道40余部。其中,宋燚同学以江西新余市公安干警为题材拍摄了微电影《警察故事》,该片以人民警察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通过展现他们背后的喜怒哀乐,让人们更加了解了人民警察这一职业的责任与担当,该事件被媒体报道后,受到了当地热烈的反响。

此外,她还带领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坚持为打工子弟小学开展义务支教活动。当2010级广播电视新闻学班获得北京市优秀班集体、“周恩来班”等荣誉之后,她倡议学生将班集体奖励经费2000元用于为打工子弟小学购买书籍,通过这样的行为来帮助学生正确对待荣誉,回馈社会,常怀感恩之心。

践行精细化管理,分类指导和订制服务相结合

“大二雅思要考到7分”、“我要拍出一部优秀的纪录片”、“毕业后要成为像白岩松一样的记者”……这些都是她的学生在“学习成长履历”中吐露的心声。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要“因材施教”,尽管所带的学生很多,但是她始终坚持精细化管理的工作原则,努力做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成长背景和对未来的期望。在新生报到前,她就通过网络信息系统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在学生报到时就能喊出学生的名字,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辅导员的温暖和善意,这是她给自己提出的死命令。

一直以来,她坚持“分年级订目标”的原则,对于一年级新生,她以“扫茫”为核心,建立学生“学习成长履历”,充分调动学长的力量,帮助新生了解专业、了解校园,克服从高中到大学过渡期间的茫然无措;面对二年级的学生,她以“了解自我”为核心,和学生一起探索,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与不足,帮助学生与自己、与他人、与环境和谐相处;三年级是学生专业学习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她以就业指导课程为抓手,以职业规划为核心,分类指导与订制服务相结合,为考研的学生搜集北大、清华、人大、复旦、武大等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考研题目,邀请考上研的同学进行经验交流与分享;为找工作的同学提供优秀简历模板,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和平台为学生提供就业的机会;对于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她成立学习小组,请学业优秀的学生对其进行一对一辅导,不抛弃,不放弃,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同时,她坚持每学期为家长寄送“一封信”,在信中,她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还为家长详细解读学校的学业管理规定,督促家长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形成“家校联动”机制,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

优化制度设计,引导学生加强自我管理

从2008年毕业留校任辅导员以来,她一直分管学生的综合测评和奖助工作。对于这项可以决定学生是否能够获得推免资格、留京指标等攸关每个学生核心利益的工作,她丝毫不敢怠慢,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主动向兄弟院系取经学习好的经验做法,多次召开座谈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当听到学生对综合测评的加分项目和辅导员的评价标准有所质疑时,她主动学习管理学知识,通过健全和优化制度设计的方式来避免随意的“人情加分”。她用了一个学期的时间在学生中开展调研,结合专业学习特点,在原有《学生手册》的基础上起草制定了《新闻传播学部综合测评工作细则》。这份细则出台以后,不但成功解决了同学们原有的疑惑,还成为了倒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注重规范的“宝典”,更是成为引导学生自主开展专业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助推力量。通过近几年的观察,学生抱怨综合测评加分不公的情况不复存在,反而通过优化制度设计来形成导向作用,促进学生进行自我约束与管理,以“养成教育”来使“90”后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    

三、陪伴成长——做学生的知心者

有人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在和学生朝夕相处的六年里,她用全天候不断线的陪伴来诠释什么是“爱”。她最自豪的事情便是能够陪伴她的学生走过大学四年有苦有乐,有忧有喜的青春岁月;她最欣慰的事情莫过于和学生一起见证彼此的成长,目送他们意气风发地离开校园,走向社会。

“爽姐有约”,聆听你的心声

六年的辅导员工作,2200多个日日夜夜,她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细致观察学生的每一个举动,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人”。为了更好地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她把每周五下午定为“爽姐有约”时间,和学生进行一对一深度辅导,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倾听和记录同学们学业的困惑,恋爱的烦恼,未来选择的纠结……同时,她积极参加教育部、北京市教育工委等部门组织的心理咨询技能培训,自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提升深度辅导的能力和水平,解决同学们成长的烦恼。

真情相待,陪伴你的脚步

“爽姐,我在卫生间滑倒了,腿好像骨折了……”,凌晨1:40接到刚刚转专业的小史同学的电话,她从睡梦中爬起来就往男生宿舍跑,36小时未合眼一直陪护照顾小史,为他垫付医药费,直到家长从四川赶来……

小孙在复习考研的过程中,学习压力大,情绪波动起伏,和图书馆的保安发生激烈冲突,惊动110出警,她深夜赶往现场,对学生进行劝导,陪学生夜聊到凌晨四点,安抚学生情绪,并对她的精神状态持续关注,最终小孙顺利考上了本校研究生。

2010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刚刚入学的小杜同学怒气冲冲地来到办公室,坚持要退学。虽然不是自己分管年级的学生,但她依然放下手头的工作,耐心细致地了解情况,帮助学生重新认识问题,直到学生情绪平复。毕业之时,正是这个当时闹着要退学的孩子成长为了班级里专业能力最出众的学生。

回忆起六年的辅导员工作生涯,这样的片段会不时在冷爽的头脑中闪现。不管看起来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只要是和学生息息相关,她都会当成“头号大事”来对待。不论多忙,她都不忽略每一个需要帮扶的学生;不论多晚,她都耐心解答每一个学生的问题。考研前,她会给每个同学发短信,为他们加油打气;生日时,她会主动为学生送上祝福和温暖;跨年夜里,她会叮嘱外出的学生注意安全,天寒加衣;学生求职不顺利时,她会为学生分析原因,也不忘记给他们爱的拥抱和鼓励……这些事情桩桩件件看似平凡,但对她来说确一直是工作的乐趣所在。因为在她的心里,学生便是亲如手足的弟弟妹妹,需要真情相待,需要用心呵护,需要一路陪伴。    

大家都说辅导员的工作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辅导员工作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其琐碎,光有对学生的爱和投入是不够的。如何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这是冷爽经常思考的问题。在过去六年里,她参加了北京市教育工委组织的发展辅导培训、国家职业指导师(二级)培训、心理咨询技能培训,第58期全国高校辅导员骨干培训等,通过专业化学习来提升工作水平。根据几年的经验积累,她用心动脑,总结了一套辅导员“四五六”工作法,即四个关键词、五个要点和六个原则:

四个关键词:一双眼睛,观察学生动态;一副耳朵,倾听学生心声;一张嘴,沟通促进理解;一颗心,真情无私奉献。

五个要点:第一,抓好新生入学教育,打好基础,立好规矩;第二,坚持与专业相结合,进行思想教育引导与日常管理;第三,建立公平、公正的学生测评体系,激发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四,加强深度沟通与辅导,关爱和帮助每一个学生;第五,重视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为学生指明方向,照亮未来。

六个原则:第一,宽严相济,秉承有坚持、不放纵的教育理念;第二,拿捏分寸,掌握好与学生相处的方式;第三,一视同仁,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和评价;第四,不断学习,提升专业化水平;第五,换位思考,和学生将心比心;第六,不当“保姆”,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除了在工作中做到善用脑,勤思考之外,冷爽还通过科研来不断提升自我。作为负责人,她主持“高校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创新”、“校园网络媒体传播效果研究”、“主题班会:主体体验式教育的设计与实践”等多个科研项目,发表《新闻传播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致化发展的思考与探索》、《以中国媒大学学生为例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设想》等多篇论文,在成为专家型辅导员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与探索。    

“春风化雨,桃李天下”是冷爽辅导员工作的奋斗目标。回首过去的六年,有苦有乐,她秉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忘我奉献精神,兢兢业业,努力成为学生品格的塑造者、前行的引航者、成长的知心者,为学生倾尽心血而不怨,付出汗水而不悔,在平凡的辅导员工作岗位上吟唱着属于她和学生的青春之歌。

获奖情况

2009年,北京市高校优秀辅导员

2009年,华体会娱乐场 优秀辅导员

2010年,华体会娱乐场 公寓值班突出贡献奖

2013-2014学年,华体会娱乐场 优秀社团指导教师

2014年,华体会娱乐场 十佳辅导员 


 


上一篇: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