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上午,由华体会娱乐场 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主办的“第二届新闻·出版类期刊主编圆桌论坛”在我校顺利召开。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高晓虹出席会议。《国际新闻界》、《新闻与传播研究》、《社会科学》、《新华文摘》、《中国编辑》、《中国出版》、《中国高等教育》等全国20家新闻·出版类期刊的主编、主任齐聚论坛,围绕“2014年学术热点及2015年学术展望”为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高晓虹学部长在致辞中表示,第一届新闻·出版类期刊主编圆桌论坛的开展卓有成效,使各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学院和学生受益良多。第一届圆桌论坛在加强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的媒介伦理法规教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各新闻·出版类期刊代表分别从期刊编辑的经验出发,探讨了新闻出版领域的热点与难点。《国际新闻界》主编陈力丹以该刊为例,总结了学术期刊退稿的规律,认为选题小而偏、选题大而无当、商业意义大于学术,以及行政思维、媒体作品宣传、微观新闻史、偏离新闻传播研究内容等,是最主要的退稿文章类型。《社会科学》主编胡键认为,在新闻传播学领域,关于理论视野、战略思维、学术证明和现实关注的文章更受欢迎。《新闻与传播研究》副主编刘瑞生认为,期刊要将视野定位于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新闻传播学科应该和业界紧密联系,学界应该从不同角度关注新闻传播学的大发展。
《中国编辑》主编龙杰表示,大众出版相比传统教育出版受到了更大的冲击,在这一情况下,编辑的媒介素养能否跟上时代的发展决定了刊物的导向和风格。《中国出版》主任朱音认为,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数字媒体和传统媒体,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不管传播介质如何变化,优质内容还是要奉献给读者,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被淘汰的只是陈旧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当代传播》主任范红霞则从人员、办刊、读者定位等方面介绍了《当代传播》的基本情况。《编辑之友》副主编吕晓东表示,期刊对文章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信息量、知识量是否有收获,学术观点是否有创意。《中国电视》高级编辑陈芳认为,学术文章的语言表述不应过于绝对、主观和个人色彩太重。此外,《电视研究》、《新闻与写作》、《新闻战线》、《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教育华体会娱乐体育首页 》、《青年记者》、《中国记者》、《当代电视》、《东南传播》等期刊的主编或主任在论坛上作了发言和交流。
最后,各嘉宾对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积极献言献策,对课程和教学如何引领人才培养、如何使教学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等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本次是新闻传播学部第二次举办新闻·出版类期刊主编圆桌论坛,旨在更好地了解行业现状,将期刊编辑经验应用于科研、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培养中,使教育更好参与到整个社会当中去,从而推进社会快速发展。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及其他学院的近50位师生参与论坛,并与嘉宾进行了良好互动。
(编辑:储钰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