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新疆自治区表彰座谈会在乌鲁木齐召开。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选送,我校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创作团队承制的电视纪录片《走进和田》,获得了本届“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学院创作团队亲赴新疆,领取获奖证书,并就该纪录片在彰显国家意识、创新摄制手法等方面的经验与参会人员进行交流。
在座谈会上,自治区宣传、文化系统的多位领导及与会人员都认为,《走进和田》这部纪录片的创作与获奖,不仅彰显了创作团队的国家意识和创作实力,同时也开辟了文化援疆的新途径。新疆和田地区宣传部门还将通过电视台播放,在机关、社区、乡村组织观看等多种形式,在更长时间、更大范围内实现这部纪录片的传播价值与文化功能。
该片是新疆和田地委、和田行署、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2012年确定的一项重点文化援疆项目。在接到这一创作任务后,我校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的创作团队经过两年的艰苦拍摄制作,圆满实现了该片的创作目标。《走进和田》由“绿洲和弦”、“人文咏叹”、“时光协奏”、“岁月交响”四集组成,分别从自然、人文、物产、历史的角度来展现和田。作为首部全景式反映新疆和田的纪录片,该片将和田的灿烂文化、悠久历史、地理风貌、独特生态、遗址古迹、丝路文明、绿洲文化和独特民俗、社会变迁、时代进步等题材熔于一炉,充分发挥电视纪录片梳理和保存文化记忆的功能,引导人们客观而深入地了解和田。
在创作过程中,创作团队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在国家意识的层面充分认识该项目的社会意义与文化价值。在该片的建组、策划阶段,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国家级教学名师、长江学者高晓虹多次指出,创作团队要怀揣高度自觉的国家意识来指导后续的创作,在题材处理的过程中要不断思考和表达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未来等主题思想。在实际拍摄制作过程中,创作团队的全体师生将这次创作看作是贯彻国家意识、在实践中进行国情教育的机会,将深沉的家国情怀贯注于和田的山川风物和历史人文之中,实现了这部文化纪录片的主题开掘与思想表达。
为了在叙事层面更好地实现主题表达,创作团队在各个环节努力创新摄制手法,展现出雄厚的创作实力。新闻传播学部依托自身掌握的优势纪录片创作资源,聘请了中国纪录片领域最具权威和成就的专家团队,组建了经验丰富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创作团队,配备了最先进的摄制设备,并在摄制过程中不断植入当下最前沿的创作手法。为了全面、多维地展现和田,创作团队专门组建了航拍小组,并使用了水下摄影、3D等先进的拍摄技术与手法。在长达两年的摄制过程中,先后有70多人次奔赴和田实地采访拍摄,六进六出。为了让观众跟随纪实影像身临其境的走进和田、走近和田人,创作团队不畏艰险,进入昆仑山区、深入沙漠腹地,拍摄纪录了和田百姓的日常生活。
在获奖前,《走进和田》已经在新闻传播学部的实践创作、教学科研等多个层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完成制作后,该片已分别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电影频道、军事农业频道、凤凰卫视、北京卫视、兵团卫视等电视台播出。在完成四集纪录片的同时,创作团队还发挥自身学科前沿优势,拍摄了3D纪录片《全景中国之和田一日》,这是国内首部反映少数民族的立体影像作品,已在中央电视台3D频道播出。另外,创作团队中的多位专业教师已经将拍摄期间积累的多重经验运用到相应的教学科研活动中,为教学科研与创作实践的有效结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目前,创作团队正在翻译制作《走进和田》的维吾尔语及英文版本,以实现该片在国内外更大范围内的传播。《走进和田》这部将深沉的家国情怀融于亲切的叙事表达中的纪录片,还将进一步发挥文艺作品熏陶育人的润化功能,促进民族之间的了解互信和交流交融,为新疆和田的和谐与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由中共中央宣传部1991年倡导设立,是最具权威性和导向性的国家级综合文艺大奖,至今已组织评选13届。该评选活动最初共设置一部好电影、一部好电视剧、一部好戏剧、一篇好理论文章、一本好理论图书5个奖项,“五个一工程”即由此得名。2003年后,中宣部将评选范围确定为文艺六项,即电影、电视剧(含电视专题片、动漫)、戏剧、广播剧、歌曲、图书,设置奖项100余项,评选周期为每5年评选2次。每届对评选出的文艺作品授予“优秀作品奖”,对成绩突出的参评单位授予“组织工作奖”。经过20余年的实践,这一评选活动已成为检验全国各部门文艺创作实力和水准的最高平台。
(通讯员:崔林 编辑:储钰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