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瑜明,华体会娱乐场 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委副书记,全国广播电视百优理论人才,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访问学者,在新闻传播与社会治理、融媒体视听传播、纪实影像创作方面研究和创作成果丰硕。
秦教授作为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融媒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推动科技驱动媒体融合与传播模式创新步伐,提升媒体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与政治安全的社会保障力;作为中宣部、中组部、金砖国家智库等机构特聘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重要课题,对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政府决策及社会发展等均做出重要贡献;团队获得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创作作品获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新闻奖等国内外六十余项重要奖励。
秦教授从教二十多年来,政治立场坚定,注重师德师风,事业心强,富创新协作精神,治学严谨,教风端正,诚信育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新闻传播学科国家一流学科专业优势,充分发挥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融媒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与平台辐射作用,以培养“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传媒人为己任,着力探索面向智能融媒体时代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新路径。
在育人目标上秦教授注重培养学生家国意识和社会责任,以公益服务推动专业教学特别是实践实验教学内容形态创新。将专业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积极推动实践实验教学成果服务国家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为视障人群制作、传播无障碍电影的“光明影院”项目取得显著成效,推广至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盲协、盲校及高校图书馆,超过200万盲人受益,项目获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以文旅深度融合为突破,创新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传播形态,编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系列短视频,得到广泛社会认可。
秦教授摸索适应当前媒体发展状况和业界现实需求的“媒体智能发展与传播创新”实践教学新体系,新体系构建以指导学生编创智能融媒体作品为核心,以深度解读融媒体时代社会发展和用户深层次精神文化需求为先导,以国内外重要赛事为参考,注重对智能融媒体作品创意策划、社会需求分析、智能技术应用、融合手段创新、传播推广实施与反馈等方面综合能力培养。
秦教授注重课程知识框架的科学性,将一线实践经验、新理念、新思维及时融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专业志向,再结合学科基础理论和相关学术成果拓展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以融合教学创新提升教学质量,借助混合式教学连接线上线下,结合视听融媒体作品创作不断拓展教学思维和教学领域。实践教学成果在国内外其中专业竞赛中获得60余项重要奖励,并获国家软件著作权4项、外观专利37项。
秦教授抱持国际化视野和积极昂扬的进取精神,坚守东方学人谦谦君子的人格操守,严谨治学,教学效果好,主讲课程深受学生好评,在同领域课程教学中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两获中央三台优秀教师奖。
秦教授注重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引导学生带着学术兴趣和人文关怀去深入社会实践,注重对学生媒介道德、社会责任的引导,注意课堂内外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成为既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又有事业心、有敬业精神、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介工作者。在实践教学中引领学生通过融媒体环境下视听传播的全面探究,深刻了解国家社会和历史文化,树立家国情怀,形成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秦教授以课程思政为主线,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统领,以跨专业融合为特色,适应媒介深度融合环境,结合学院广播电视学、国际新闻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培养学生媒体融合素养。他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操动手能力和内容创意能力,又积极引导学生对实践进行理论提升,进一步加强前沿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依托项目制推动,主体内容聚焦国家、社会发展重大选题,主动契合“对口援疆”、“南水北调”、“精准扶贫”等国家重大战略开展多种媒体形态的实习实践教学活动。他以混合式实践实验教学为理念,推动专业教学智能发展,充分应用无人机航拍、H5、AR、MR等新技术手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利用多种融合媒体教学平台,推行线上下线混合式教学,实现跨课程、跨专业、跨学科、跨媒介形态与传播介质的融媒体教学生态重组。同时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平台的服务功能,搭建完备的高仿真度实训平台,充分保证移动应用程序编创相关实验实践顺利开展。秦教授创新了教材系统建设,建立了权威性案例库,并利用数字网络平台提供图文声像影结合的多种教材资源。
秦教授主抓学院教学实践和科研创新工作基本建设,承担教改项目,发表高质量的教学改革论文,将前沿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努力探索融合传播的新理论、新特点、新方法。他运用新技术改造教学条件,促进专业教学的信息化、场景化、互动化,借力部校共建、校企共建,优化了协同教学模式,并反哺课堂教学,让学术研究和创作成果立足现实问题,为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