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娱乐场
工会课题组
中国高等教育随着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当高等教育发展对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要求全面提高之时,教职工队伍的素质和工会干部的素质已成为高校工会的重点问题。建设一支何种素质的高校教职工队伍,不仅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国家未来建设人才培养的大问题。高校工会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大学教师。为适应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和工会干部队伍,是21世纪高校工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高校工会要在加强教职工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培养新世纪创造性建设人才的重任,历史地落在高校教师身上。提高高校教职工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是建设一流高水平大学的需要。自大学扩招以来,高校教职工整体综合素质状况与高校迅速发展的现实出现了某些不够适应的情况。反映在综合能力素质与其所承担的教学或管理任务之间不相适应;思想政治素质与教书育人面临的新特点新要求不相适应;知识学养素质与教改科研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实施教职工素质教育工程是保持学校在竞争中领先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学校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维护教职工根本利益的本质所在。
1.激发广大教职工参加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在中国经济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国家与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和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大,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是学校的管理水平、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师资水平的综合竞争。而上述水平归根到底取决于高校教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的高低。所以,不断提高高校教职工的全面综合素质,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而高校工会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将其作为提高高校工会工作层次的重要途径。
高校工会组织要与学校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利用学校各种场合与各种平面与立体媒介,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宣传实施教职工素质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教职工的素质教育创造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提供学习组织和学习机制。要使教职工牢固牢确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意识,明确在知识化与信息化的后工业时代,既使拥有高学历,也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满足新世纪大学生对教学与管理水平的要求;即使具有高级职称,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只有不断地提高学养, 才能胜任学术科研的任务。激发广大教职工对优胜劣汰竞争紧迫感和危机感,激发教职工参加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制定科学规范的素质培养规划,积极主动开展素质教育
建立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相符合的高素质教职工队伍,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北大时指出:“希望老师们切实负起传道授业的光荣职责,注重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表达了党和政府对教师素质的时代要求。高校工会要把教职工素质培训纳入规划。工会要与学校相关部门共同制定教职工素质教育的详细计划,科学规划和设计素质教育的内容重点和组织方式,使素质教育的方案切实符合学校发展和教职工素质拓展的实际需要。为使方案更加科学规范和适合实际,应该在计划的拟定和实施过程中,积极征询采纳教职工对活动的内容与重点,方式与方法的意见和建议,做到有的放矢。
高校教职工的素质教育重点要放在提高广大教职工的职业技能水平和法律素质上,开拓创新思维和加强竞争能力。要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理念为先导,构筑教职工科学文化技术素质平台;营造浓厚学习研究氛围,重点抓好教职工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能力和团队凝聚力的培养。
教职工的广泛参与,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效。高校工会要为教职工构筑和开通教职工参加素质教育的便捷路径,以多种途径和形式对教职工进行素质教育。工会要将教职工的素质教育与学校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本着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原则,通过各类文化和专业培训活动对教职工进行素质教育。高校工会要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技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职工中开展业务素质评比和技能比赛。工会要为教职工搭建竞赛平台,定期组织教学和管理工作评比活动,开展教学和管理业务竞赛,选拔和培养种子队伍。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赛和创先争优活动,激发广大教职工爱岗敬业的良好风气,提高教职工参加素质教育的学习热情和自觉性。
3.以学习型工会的建设保障教职工综合素质提高的可持续性
建设学习型工会已成为工会建设的潮流。创建学习型工会是增强高校竞争力的需要,是增强高校工会自我调整和发展能力的需要,是充分发挥高校工会职能,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需要。高校工会的成员和环境使大学工会天然具备学习型组织特征和条件。在人才上升为第一生产力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更加迅速,要想教到老必须学到老,教职工的终身教育已成为趋势。高校工会要通过学习型工会的建设,优化学校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学习机制,提高教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使教师牢固树立依法执教,提高质量的现代教育理念,凝聚向心力,为教育事业发展奉献智慧和力量,推动学校工作加快发展。
党和政府已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高校工会应配合学校,建立终身教育机制,帮助教职工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不断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时代要求。这种动态的学习机制有助于促进高校学术发展的氛围,形成高校的学术梯队,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
高等学校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竞争,教师的学识素养和学术水平、学校的管理理念和服务质量,最终决定学校的发展前景。高校工会要从学校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从适应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对教职工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的基点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维护教职工的学习权利和发展权利,积极推动“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学习型教职工”活动的开展,通过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职工的综合能力。这既是工会教育职能的重要体现,也是工会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创新之路。
教职工的业务素质关系到教学水平和管理服务质量的提高,关系到教育行业社会形象的树立。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通过教育培训提高教职工素质,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使人力资本增值,建立与事业发展相匹配的高素质教职工队伍。要使教育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高教职工的业务技能, 是教职工综合素质教育中的建设中的重要任务。
高校工会应主动与科研与教学等部门紧密合作,开展青年教师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优秀教学科研成果展览。这项活动不仅能调动青年教师致力于华体会娱乐体育首页
、撰写论文的积极性, 活跃学术氛围, 而且通过展览总结了成绩、交流了经验。通过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子”等活动,进一步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 把以青年教师为重点的教师队伍建设推向深入。
提高教职工队伍素质要在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加强协调管理。并与学校事业总体发展目标紧密相联,从而全面提高教职工的素质,培养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 促进职工思想文化素质和岗位职业技能的提高,以充分展示广大教职工奉献岗位、勇于进取的精神风貌和人文精神,激发教职工不畏困难,同心协力迎接挑战的顽强斗志,为实现高校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高校工会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全面维护教职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和精神文明权益。高校工会要本着学习型组织的理念,把创建学习型组织和实施“职工素质工程”结合起来,帮助广大教职工牢牢树立学习力是生命力之根的观念,推进教职工队伍知识化进程,真正实现从制度管理到自我管理再到自主管理的飞跃。
二.积极主动持续开展教职工师德教育
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教学活动和师生关系中体现出来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规范。师德是教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体现着教师的职业精神、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教师职业精神的核心是师德,师德是教师的个人道德修养,也是教师集体和教育精神风貌与工作作风的反映。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因此高校工会要充分认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长期性,不断探索和创新师德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方式,提升高校的师德教育水平和质量。
1.师德问题是高校建设中的严重隐患
高等学校是传承和发扬人类先进文化与文明的重要基地,高校教师则是先进文化与文明的传播者,是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的传播中介。教师讲师德是中国的优良传统,从孔子的“万世师表”到陶行知的“爱满天下”,师德一直是教育家们崇尚的美德。也正因为如此,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古人讲“当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为人师表、教学相长”;“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正如胡总书记在视察北大时指出的那样:“教师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引路人”,学校作为教育的阵地, 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而这些任务主要是通过教师实现的。教师的精神面貌不但对尊师重教社会风气的形成,而且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合格的大学教师不但要具备先进的教学技能、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还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并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虽然高校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师德发展现状依然不容乐观。目前,师德问题中较多的现象有:某些教师为求省事而授课内容长期不更新;有些教师凭与学生的关系远近打分;一些教师忙于个人事务不认真备课授课;一些教师学术商业化和学术造假;新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严重缺乏有不俗思改进,等等。从师德滑坡的影响来讲,其负面作用是相当大的,它影响到的不仅仅是教师群体,因为高校教师的特殊性在于,其面对的对象是不久将走入社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职业群体。因此,教师的负面的行为和思想也将对其他职业群体的群体认同起到一种破坏作用,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目前出现的某种师德滑坡与失范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少数高校教师在物质诱惑面前,不顾职业道德的要求而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和名利。而这很大程度上又与教师荣辱观的缺失有关。
2.师德教育的重点在青年教师和新教师
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生力军,更是高校的未来与希望。青年教师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不少学校已接近或超过半数。他们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1]。用不了太长时间,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育人和管理工作的重担将由“70后”和“80后”的青年教师和新教师承担。
青年教师在年龄上与大学生相近, 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相似,心理代沟小,其价值取向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倾向具有重要的导向性作用。新一代青年教师都受过良好的教育,绝大多数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知识结构和学术基础较宽深,思维敏捷、朝气蓬勃,对大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青年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因此,正确认识青年教师在高校中的地位与作用,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育与培养,使其健康、迅速地成长,已成为学校的当务之急,也是高校工会师德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从总体上看,高校青年教师的主流是好的。大部分青年教师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立志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奋斗。但是,也应看到,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存在着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受社会某些因素的影响,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滋长了一些非主流思想意识;只注重个性发展,而忽视了自身道德素质的提高;与老教师相比,部分青年教师在育人意识、奉献精神、科学思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一定程度上的师德失范现象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和制约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针对上述情况,高校工会组织务必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何充分发挥高校工会的教育引导职能,引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已成为高校工会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把好青年教师的入口是加强师德建设的首要环节。工会要配合有关部门对新进青年教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进行严格的考核和选拔。对初上讲台的青年教师工会要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工会要发动老教师对青年教师和新教师的传、帮、带,为青年教师和新教师起师德和业务示范作用。
除进行教育理论、教学要求、岗位职能的培训外,还要把师德教育作为新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对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使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把师德作为自己的行为指南特别是自身修养的指南,并逐步内化为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精神力量,为青年教师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校青年教师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价值观念差别较大, 功利趋向较强。青年教师关心自身利益多,接触社会实践少,针对他们厌烦空洞说教、喜好亲身体验的特点,一定要照顾到青年教师的特点, 做深入细致的工作。注重工作方式, 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工作的方式要以民主讨论、说服教育和自我教育等自下而上的方式为原则, 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工作中要以人为本, 对青年教师体现出人文关怀, 关心他们的成长,关心他们的实际困难。做到在促进青年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基础上,体现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从而在情感和事业上关心青年教师。
3.通过多种方式手段开展师德教育
师德建设是教育工会对教职工教育工作的重点。加强师德教育既是学校发展的需求,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师德教育要从源头抓起,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也要遵循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一方面要时时引导教师进行自我教育、荣辱观教育,引导教师学会“慎独”、“修身”;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政治教育和法制法规教育。
高校工会的师德教育,要坚持以政治理论学习为先导,通过结合各阶段的形势与任务,组织各种形势报告会,学习党中央提出的指导理论,坚定教师服务人民的政治立场,培养为人民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高尚情操。要广泛利用校内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橱窗、师德展板等媒体,对各类先进大张旗鼓地宣传,在全校范围内倡导爱岗敬业、爱生重教、爱校荣校的精神,增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弘扬师德风范,形成良好的师德建设氛围。
对教师进行制度培训,不仅加强新进教师的岗前培训,还要加强在职教师的岗位教育,强化岗位意识。通过学习各种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让教师充分了解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从制度层面进行约束。还应该根据本校情况.制定《师德规范和评定要求》和奖惩条例。
以榜样的力量作示范,通过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典型教育、同行教育,引导和激励教师向身边的先进模范学习。工会每年定期举办师德建设宣传教育月,组织评选师德先进集体和个人,开展“创新标兵”、“师德标兵”的评选表彰活动,在组织评选、奖励等各个环节中,加强教师对于自己职业和教学工作的认同。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以典型的说服力、感召力和号召力推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发现、挖掘、树立、宣传先进典型,可以让广大教师见贤思齐,加强自身道德建设,由点及面,推动师德整体建设。
在教职工中开展师德教育,其重点在培养教师的职业精神,要培养典型,通过师德演讲等形式,展示教职工才华,推出优秀人物。要强化师德宣传力度,增强师德示范效应。要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切入点,鼓励先进, 鞭策后进。加强各类先进典型如“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优秀青年教师”、“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师德标兵”等的示范作用,在“师德标兵”的评选上,突出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创新精神。要加强劳模的模范带头作用,宣传劳模事迹,弘扬劳模精神。
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在教职工中开展“行文明之风,树教师形象”活动和“文明教师形象”评选活动,进行“职业礼仪教育”。在教职工中普及礼仪知识,提高礼仪意识,加强礼仪实践。
还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师德活动,如师德演讲赛、师德报告会、座谈会、先进事迹展等,让教师在正面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将师德规范潜移默化到心灵意识中去。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树立良好师德、师风、师表形象的活动。进一步丰富“师德”内涵。
师德教育还应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将师德考核和奖惩、评职、提拔等挂钩,促进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师德评判机制也应该作为高校录用新教师的标准。各级教学研究行政机构更注重的是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的考核,而工会可以在教师的道德素质上把关。
要使师德高尚的教师不仅获得精神上的鼓励,而且获得物质上的回报。
高校工会要通过开展群众性自我教育活动,引导教师树立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信念;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人才观,提高为人师表的自觉性。因此, 工会组织只有切实加强师德教育,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培养祖国未来建设者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高校工作带有战略性意义的重要举措。高校工会要发挥自身作用,引导广大教职工在师德建设中形成颂师情、赞师德、铸师魂、立师风的良好局面。
4.将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师德教育的内容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仅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更是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经常性教育内容,更是教师对自我信念的要求和实践的准则。高校应当把对教师的荣辱观教育作为重要环节纳入师德教育。
礼义廉耻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评价荣辱得失的道德准则。荣辱观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仁人志士的精神支柱,历经了几千年的风雨洗礼和千锤百炼,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扬弃演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提炼和升华,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总结,是每个公民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准绳。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和价值评判标准的提出,不仅丰富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内涵,而且为新时期新世纪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具体的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从爱国主义的政治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教育事业服务的宗旨、求真务实、勇于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勤恳敬业的工作态度、团结互助、和衷共济的集体主义精神、诚实守信的高尚人格、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遵纪守法的职业纪律等方面,补充和丰富了当代师德内涵,对师德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将荣辱观教育与大学教师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可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使之更好地承担起社会教化责任,起到表率和规范作用。
教师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的职责,师德和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荣辱观教育的效果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水平。教师应该首先是自觉遵循、践行、弘扬荣辱观的楷模,然后才能肩负起为人师表、德化育人的任务,才能积极引导大学生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教师一旦丧失了诚实守信、辛勤劳动、艰苦奋斗、服务人民等等美好的品质,就会在名利面前站不稳脚跟,就会弄虚作假、好逸恶劳、坐享其成。而在高校弘扬正确的荣辱观,有助于正本清源,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助于形成求真务实、严谨踏实的教风和学风,有助于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营造爱生重教、爱岗敬业、爱校荣校的良好氛围。
教师的荣誉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和社会对教师的师德行为的认同褒奖,以及教师由此而产生的尊严自豪感;教师的耻辱主要表现在学生和社会对教师违背师德行为的否定与贬斥,以及教师因自己的过失不当行为而产生的羞愧心理体验。教师一旦丧失了诚实守信、辛勤劳动、艰苦奋斗、服务人民等等美好的品质,就会在名利面前站不稳脚跟,就会弄虚作假、好逸恶劳、坐享其成。而在高校弘扬正确的荣辱观,有助于正本清源,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助于形成求真务实、严谨踏实的教风和学风,有助于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营造爱生重教、爱岗敬业、爱校荣校的良好氛围。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高校教师师德要求是内在统一的,二者的精神实质是契合的。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结合起来,有助于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办学水平,有助于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基地,应该走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最前列。
5.建立健全师德教育机制,完善师德评价机制
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师德教育机制,可以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水准。长期以来,“师德标兵”等各类先进的评选标准往往比较空洞片面,常因论资排辈或者过分看重个人成就而忽视了思想道德规范、职业操守、职业纪律、职业作风等的考查,由此导致师德标兵不能服众、师德建设无从谈起的局面。加强师德建设,真正显示师德标兵的最高荣誉,有必要建立完善、具体的师德评价标准。工会在参与制定、修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条例的过程中,在参与评选各类先进尤其是师德标兵的过程中,在考核、推荐、选拔优秀人才的过程中,都要坚持不仅从制度上完善师德评价机制,而且从实际操作过程中遵循师德准则。
首先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出发点,要求教师首先拥有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壮志,并在教学实践中传播爱国思想和民族思想;要强化教师奉献人民教育事业的服务意识,反对简单地把教师职业看作谋生的手段;要求教师坚持科学发展观,追求真知,消灭愚昧,掌握丰富真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敢于同一切愚昧落后行为做斗争;倡导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老黄牛精神,鼓励教师立足平凡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做出卓越成绩;引导教师发扬团队合作精神,从道德互助角度对师德加以规范。
诚信是师德建设的根基,加强教师的诚信教育、诚信监督和诚信约束,坚决反对弄虚作假,坚决将教师队伍中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清理出去;从个人言行、学术操守、工作作风、廉政建设等方面明确教师的职业纪律,对严重违纪违法行为做出相应的制裁和惩罚;将实现学校的建设目标和教师的个人价值实现结合起来,在教师中倡导艰苦奋斗、甘坐冷板凳的精神。
三.选拔和培养高素质的高校工会干部
随着中国改革进程的深入和中国高等学校用人与工资制度的重大变化,高校工会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加强教职工的幸福感指数和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成为高校工会重要任务。工会组织只有通过自我超越、创立适应时代发展的心智模式,强化团队学习与团队精神,才能适应时代、适应教职工、适应工会职能的要求,才能永葆工会组织的活力,真正履行好工会的职责。
1.提高高校工会干部素质是时代的要求
高校工会要更好地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加强自身建设,建立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干部队伍。根据工会章程要求,工会干部必须努力作到:勤奋、任劳任怨,为职工说话,为职工办事,做“职工之友”,努力学习,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断提高理论政策和文化,业务水平,坚持原则,不谋私利,扶持正义压制邪气,勇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作风民主,实事求是,富于自我批评精神,团结大家一道工作。这是对工会干部最基本的要求。工会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做一个合格的高校工会干部,首先要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明确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会是党和国家联系广大职工群众的纽带和桥梁这一根本性质;第二要具有专门的政策法规水平,即要勇于又要善于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第三要深刻理解和切实掌握党的群众路线,熟练运用群众工作的方法和艺术;第四在工作中要求真务实,甘于奉献,让广大教职工信赖。第五要具备科学管理知识和文体活动组织能力。
提高干部素质是党和人民对工会干部的基本要求。在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教职工群众更需要工会从他们的切身利益出发,为他们说话办事,维护他们的权益和利益。党和行政部门也需要工会组织密切与教职工群众的联系,关心教职工群众的冷暖,反映教职工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如果工会干部素质不提高,在工作中就很难正确把握方向,难以完成党和人民的重托。
提高干部素质是工会干部尽快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的改革调整,原来的某些思想观念、活动方式、运行机制、组织体制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随着《劳动法》、《教育法》和《工会法》的贯彻实施,对工会干部的综合知识要求越来越高。工会干部如没有一定的劳动保险保障、安全卫生、福利人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就不能完成代表教职工权益的工作任务。
提高干部素质是由工会工作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工会基层组织不拥有政治或行政权力机构的强制力来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工会主要依靠组织与号召等非强制性工作对普通会员群众发生影响力。工会干部必须以正确的思想观念、高尚的道德品质、卓越的工作能力和优良的工作作风赢得会员群众的信任和拥护。高校工会干部要与教职工群众建立起融洽的感情,持久而广泛的思想联系;与教职工群众同心同德,为教职工群众实实在在说话办事。
2.选拔合格的高校工会干部,建立工会干部培训平台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提高高校工会干部整体素质的关键。高校工会干部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这就迫使高校工会干部以更加开放和主动的姿态,在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艺术。新形势向高校工会提出了培养一批优秀的专、兼职高校工会干部的任务。坚持在高校教育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素质。
高校工会工作的最大特点是成员主体是知识分子。为此,工会干部需要不断更新知识面和深度,提高综合能力,才能更好的为知识分子服务。高校工会要充分利用高校本身的现成资源,对基层工会干部进行培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高校工会干部。对于专职工会干部应通过上级工会学校进行定期培训,还要制定规划,拨出时间,组织参加本校相关的业务学习。对于兼职工会干部则要通过培训班和校工会组织的活动,定期进行工会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还应该定期聘请专家学者和上级工会领导给工会干部上课,了解形势和学术前沿,开阔眼界,增加知识。另外适当组织工会干部参观学习也是提高工会干部业务素质的有益方法之一。鉴于基层工会干部大都是兼职工作,每学年举行一次基层工会工作经验交流会和评优会,每学期办一次业务培训和报告会比较合适。
要挑选有思想觉悟、知识面广、有组织能力,经验丰富并且热心工会事业的教职工充实基层工会干部队伍。考虑到二级学院工会的主力绝大部分是义务兼职,校工会要建立和完善精神与物质激励机制来调动基层工会干部的积极性,为他们多提供各种学习培训、访问交流的机会。要科学设计工绩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各种评优活动,调动基层工会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提高自身素质变为自觉自愿的行为。
要注重培养工会干部理论研究和宣传的能力。工会干部要自觉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和谐社会理论,深入学习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展知识视野,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业务能力,从而增强应对复杂局面和依法维权的能力。
要注重培养组织和协调能力。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化,必然带来利益的调整,各种新的矛盾也将伴随出现。作为在高校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工会,要善于协调疏通各种矛盾。在协调中,既要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又要耐心细致、以理服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安定团结,保证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要注重培养参政议政和决策的能力。高校工会是推进学校民主化建设,让广大教职工实现参政议政愿望的主要部门,因此,高校工会干部一定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准确掌握第一手材料,集中群众的智慧,真正代表群众参政议政,切实作到“参政有据、议政有方、助政有力、实施有效”。
3.加强工会干部自身建设,发挥表率作用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加强工会干部自身建设,发挥表率作用。工会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路线和工会工作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同时要学习业务和现代科学知识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
工会干部要转变作风树立全心全意为教职工服务的思想。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新形势下学校工会工作的新情况和新特点,积极探索高校工会工作的新路子;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保持同教职工的密切联系,建立和健全工会联系教师的制度。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明确工会干部的职责、权利及其行使程序,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工会组织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工会在工作方式上应加以改革和创新。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根据教师的特点,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据教师的特点, 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在工作方式上, 那种在过去工作中形成的一些老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有些已经不再适应形势的发展, 必须加以改革和创新。
由于高校工会的工作对象群体具有其特殊性,表现出人员知识结构高、差异大、思想活跃的特点。高校工会、分工会干部很多都是兼职做工会工作,这就需要高校工会干部有更强的政策把握能力,更丰富的知识结构。不但是某一方面的专才,还要能熟练运用工会工作的各种方式方法,坚持党性原则、依法办事,和广大教职工交朋友,加深对教学科研工作的理解,主动维护教师们的合法权益。
做学习型工会干部一定要养成学习的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规律,把学习当成一种事业,一种追求,一种责任,使自己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以务实进取的工作作风赢得教职工更高的信赖。
2008年9月10日
华体会娱乐场
工会课题组成员:
于利(校工会主席) 闫佩英(分工会主席)
赵怡(校工会副主席 ) 马丽华(分工会主席)
杨勉(校工会常委、教授) 王福东(校工会文教办主任)
郭娅莉(校工会常委、党总支书记) 任雅君(校工会办公室主任)
赵志刚(分工会主席) 王卫红(分工会委员)
毛明华(分工会主席)
孟昭德(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孟昭德(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