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把火”+“两攻略”
细致入微,助力进阶
如何做科研,应该是每位研究生都要面对的第一个学术问题。这问题既是宏观思考,也包括微观操作,贯穿研究生学习的始终,涵盖线上线下所有学习环节,可谓“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张勤教授导师团队的九位导师为所指导的研究生精心策划了一场指导课,将“迈出科研第一步”做了生动有趣的“分解”,36位研究生同学与导师们欢聚一堂,体验了一场精彩的思想实验,对导师和导师的指导方式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增强了踏上“科研之旅”的信心。
张勤教授导师团队师生合影(一)
张勤教授导师团队师生合影(二)
指导课上,张勤教授首先介绍了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由来与成就,研二、研三的同学则谈到了实验室学习的魅力和“泡”实验室的乐趣,令研一同学大开眼界的同时,也深感自豪。
实验室第一眼:外观很质朴
实验室由来:围绕现代视听媒介中的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结合学校在广播与电视领域的优势与特色,传媒大学开展了“媒介音视频”这一应用基础学科的研究。以此学科的研究积累为基础,以学校原有新创“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播声学研究所”和“高性能计算中心”三个科研特区为基础,组建了媒介音视频实验室,并于2010年通过教育部建设计划论证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在实验室已建成“DMS动声技术实验室”“Media-MAX技术平台演示室”和700平方米“全消声室”等多个研究、演示中心。
实验室第二眼:内部很“工整
科研项目:实验室承担了包括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国家“863”计划等在内的各类纵向研究课题90余项。
研究方向:实验室面向国家文化传播战略需求与音视频处理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形成了“视觉感知与媒介视频”“传播声学与媒介音频”以及“融合媒体与智能网络”三个特色研究方向。
实验室第三眼:装备很酷炫
这么酷炫的实验室,会不会令人“望而生畏”呢?师哥师姐们说完全不会,反而非常有趣。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2019级博士生王睿琦建议同学们一定要多泡实验室,因为收获多多、乐趣多多。
学习氛围很活跃。实验室里同学们是有“工位”的,而且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布置。在实验室学习,可以走走停停、在白板上涂涂画画,“眼到、手到、心到”,还有“脚到”,这种沉浸式的学习状态,或许是在实验室学习最独特的魅力。
学习内容很丰富。实验室的环境设计、工具软件、其他同学正在做的实验等等都是学习对象,甚至实验室的硬件设备本身都能成为学习素材,为大家提供思考的灵感。
非常方便寻求师哥师姐的帮助。在同一间实验室,大家的专业与研究方向有一定的相通性,交流起来毫无障碍。除了可以直接向师哥师姐请教具体问题以外,师哥师姐还可以给予更多课程选择、学习方法等的建议。
王睿琦在第29届ACM国际多媒体会议(2021,成都)上汇报自己的论文
介绍了研究生的科研空间环境与条件—实验室,自然就到了研究生科研的方法论环节。张勤教授说,研一同学正处于从本科生转变为研究生的迷茫阶段,“走好科研第一步”要务必记住“四把火”——查资料、明确题目、仿真实验、论文写作。
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勤教授
迈出科研第一步——“四把火”
“四把火”之一:查资料
张勤教授说,在查资料时,要带着批判的眼光阅读文献,通过大量阅读来学会分辨哪些是垃圾文章,哪些是具有学术贡献的文章。一般从科研角度来说,如果文章的结果改善度不超过5%,基本可以认定为垃圾文章。在和研究生同学的讨论中,张勤教授又细化了查资料的具体问题。
查什么资料。要关注领域最新进展,关注本领域顶尖的科研团队的文献。
为什么查这些资料。了解学术前沿信息,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发掘自身兴趣点。
到哪里查资料。要系统性地搜集文献,学会利用图书馆、学校版权库、谷歌学术等平台去下载和查找相关文献。
怎么查资料。学会利用新闻类和公众号文章进行优秀文章的筛选。另外师兄师姐、老师们推荐的文章、该领域下引用率高的文章一般都不会差。
怎么用资料。学会对文章先略读、再分类、最后精读。首先每篇文章大致读一下文章题目、摘要、主体内容的背景介绍以及文章中的图表,通过这种方式将文章的研究方向进行归类;在完成了大量的阅读工作之后,就需要开始对研究内容进行自己的思考。
“四把火”之二:明确题目
下边是一个包含最少元素的条件选择流程图,可以清晰地看到明确题目的原理。
明确题目五步法:
确定方向。首先要明确自己研究课题的方向是什么,结合大环境,以问题为导向找到感兴趣的问题,以尝试提出解决方案为出发点。
阅读文献,梳理积累。明确该方向下国内外研究团队所达到的指标与掌握的核心技术。
拟定提纲,写出研究方案和方法。论文提纲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拟提纲便于作者有条理地安排材料、展开论证。一个好的提纲,可以掌握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使论文的结构完整统一,逻辑严密。
分解任务,规划节奏。确定论文提交的时间后,通过倒推得到每个月应该至少完成的任务,给自己设定最后期限,及时完成。
题目如果不合适怎么办。选题时要积极与老师沟通,如果不合适就要及时更换。以下几种情形需要避免:太多人做,已经研究很完全的领域;自己的研究能力达不到的领域;研究结果对社会意义不大的领域等。要明白大多数论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走出一小步,在找准大方向的同时找到自己的创新点。
“四把火”之三:仿真实验
仿真实验,既是科研的重要工具,也是重要的训练方法。
仿真实验四问:
什么是仿真实验。仿真实验没有普通意义上实验的必备器材,而是在计算机上用仿真软件模拟现实的效果,用软件模拟实验条件是一条可行性非常高的路。
怎么进行仿真实验。利用主流仿真软件 (ANSYS、Abaqus、COMSOL等),在深入了解理论知识的情况下,制定好计划,选择合适领域的软件,进行仿真实验。
仿真实验的价值和意义。仿真就是通过建立实际系统模型并利用所见模型对实际系统进行实验研究的过程。对于复杂的实验系统,仿真实验是低成本高效率的实验。
哪些研究生需要进行仿真实验。依据研究生研究的领域方向,在和导师探讨之后,再确定自己当下的学习中是否需要进行仿真实验。
在谈到实验时,张勤教授说,在进入研究生阶段后一定要养成“系统化、流程化”的习惯,其中“系统化”是指分时间、空间、制约因素等角度去分析问题;“流程化”是指具体地使用什么工具和路径。在科研中,如果没有“系统化”,思维是很难展开的;如果没有“流程化”,目标是不能清晰实现的。同学们一定要系统化地展开思维,流程化地开展实验。
“四把火”之四:论文写作
在研究生阶段,论文写作是一堂必修课,也是一项必备技能,更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指导课上,张勤老师和团队导师们,解答了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
论文写作四问:
从什么时候开始写论文。有一定成果了,就要及时整理成论文发表,让阶段性研究有成果落地。也许第一篇论文不够完美,但还是应该积极地尝试发表。
小论文与大论文的关系。小论文是指在学期间发表的期刊、会议论文,大论文是毕业要求的学位论文。有写作和发表小论文的经验,再写大论文就会容易得多,一般可以承接小论文的思路写。
写论文有哪些准备工作。写论文之前,前期会涉及到找资料、读文献、做实验、实验复现、实验改进等相关工作,这些工作一方面可以逐步充实论文的内容,形成论文的大致框架;另一方面,大量阅读文献,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书面表达与写作能力。
写着写着写不下去了怎么办。论文推进遇到困难,先检查逻辑是否清晰,论证是否闭环。逻辑的地基不牢,一味拼凑字数是没有意义的。如果遇到的是文字上的困难,可以通过模仿来改进。我们刚开始写论文的时候可以先尝试“仿着写”,找一篇参考模板,然后类比地来书写自己的文章。另外也有许多学术写作网站可供参考。坚持练习,打好功底,慢慢就能驾轻就熟、进而水到渠成了。
在谈到科研的具体方法时,张勤教授教给大家“两攻略”,一是写日记,一是用平台。写好科研日记,充分熟练地运用科研“平台”,将是同学们做好科研的极大助力,尤其是专硕的同学一定要面向一线实际需求去选择和掌握有用的工具和平台。
两攻略之一:写日记
写什么。这个日记指科研日记,记录科研进展,包括自己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思考。这是工科学生自我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文科同学同样适用。
为什么写。可以很好地汇总科研经验,梳理整个科研流程,便于清晰地规划下一步科研计划。另外,一些有闪光点的想法在后续科研过程中也可以利用起来。
用什么写。纸质、电子表格、好用的管理软件都可以。
需要整理么。需要,最好能编一个目录,尽量做到方便查询,可以随时查阅,使之发挥最大的作用。
两攻略之二:用平台
什么平台。平台资源包括实验室服务器资源、公共服务器资源等;学术资源包括图书馆、学校版权库的文献、谷歌学术等等。
怎么利用。平台的利用方式在于平时积累。在调研相关文献的时候随时都有可能遇到合适的工具,这个时候就要记录下来,方便以后使用。
是否可以直接使用。公开的数据库有些可以直接使用,有些需要填写申请表格,不确定能不能使用就积极联系作者。
是否会影响查重。不会。只要合理利用平台上的资源,参考、学习别人成果里的思想、方法而不是直接去复制内容,那么使用平台和查重是完全没有关联性的。
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指导课,是一次欢乐和新奇的体验课。实验室副主任叶龙教授主持了指导课,他首先代表实验室欢迎2022级同学加入科研大军,同时对研二、研三同学提出了具体科研任务。团队导师组成员分别从不同侧面,对同学们的学习和成长表达了关心,给予了指导。
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导师们
张勤老师最后为同学们送上了一句叮嘱:要注意有序协作,避免各自为战,做好有组织的科研。在同一个项目中,每位同学承担的角色和分工各有不同。团队成员之间既要独立思考和工作,更要注重协作与配合。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亲切的导师们在指导课的最后,为同学们送上了祝福。
祝愿2022级同学珍惜时光,好好读书,打好基础,乘风破浪。
祝愿二年级研究生珍惜时光,掌握节奏,扎实完成研究生培养的每一个环节。
祝愿三年级研究生珍惜时光,写好论文,顺利答辩,找到心仪的工作,服务社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张勤教授
华体会娱乐场 教授,博士生导师,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智能信号处理、视觉感知计算等。于1991年获得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博士学位,1990-1995年任加拿大UBC图像处理实验室研究工程师,1996-2000年任美国摩托罗拉公司DNS前端工程高级技术顾问,开发了第一代和第二代数字卫星电视和交互式有线电视网络分配系统,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美国高层次人才“杰出科学家与学者”称号。先后主持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等20余项,取得多项系统性创新成果。
通讯员 方 力 黄芷葳
素材提供 白雅昕
排 版 刘 爽 刘祎明 袁 洁
审 核 张 磊 王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