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研究:“融合报道”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9-08-30浏览次数:7582文章来源:华体会娱乐场

2018年,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首次增设媒体融合奖项,50件获奖作品一评出,即产生很大反响,收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融合报道”将影响新闻报道的具体业务、思维、理念,并由此延伸至舆情、舆论、新闻传播理论、技术哲学等深层次领域。

“融合报道”的特征



所谓“融合报道”,是指利用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信息平台,并综合运用不同介质的传播形式、技术方法、报道体裁和叙事方式开展的整合式新闻传播新方式。

◆ 以数字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为基础

“移动”的特征体现在传输、接收、反馈、互动等各个环节,并衍生出“移动端首发”和“移动直播”等新闻传播和生产等新现象。

◆ 以互联网信息平台为依托

互联网平台提供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融合报道”的精确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也为“融合报道”提供了生产、流通、销售、反馈渠道的技术支持。

◆ 以不同媒体传播方式方法的融合为标志

“融合报道”整合不同媒体的传播方式和方法,将文字、音视频、图片、动漫、H5、动图、数字地形模型、VR、AI等融为一体,交替或整合运用,使得产品呈现出变化莫测的界面效果。

“融合报道”在生产、传播、接收、反馈、互动的过程中始终以社交媒体为优选,这反映了在融媒时代信息传播逐渐由大众传播向人际传播转移和回归的趋势。

◆ 以新闻生产模式创新为手段

“融合报道”是一种崭新的新闻生产新模式。这个新模式除了在新闻生产的组织形式、生产机制、流通渠道和效益评估等方面体现之外,更重要的是内容生产上的用户生产(UGC)和专业生产(PGC)相结合的整合式新闻生产新模式。

◆ 以受众和用户体验为效果检验的重要标尺

新闻的情景化传播所带来的沉浸式、交互式等新的受众体验的生成和普及,是“融合报道”的又一大特征。检验“融合报道”的传播效果,是以用户和受众的新体验和新感受作为重要标准。



◆ 以提高新闻报道的“四力”为目的

提高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传统新闻报道转型为“融合报道”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先进的传播技术和新闻生产方式为手段提高报道的“四力”,既是“融合报道”要达到的目的,也是其鲜明特征之一。

发展趋势及前景

“融合报道”所产生的影响和发生的变革,将会涉及包括新闻报道的具体业务、思维、理念,并由此延伸至舆情、舆论、新闻传播理论、技术哲学等深层次领域。

随着数字移动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新闻信息传输质量不断改善,“融合报道”的传播力将不断提高。随着5G、4K、AI等技术的应用,记者不仅可以更快地制作新闻,新闻作品的呈现方式也将得到拓展。物联网、VR新闻、人工智能等正深刻改变着新闻形态。以上这些也为媒体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

人工智能(AI)应用将改变和创新新闻生产机制,未来“融合报道”将实行PGC、UGC和AIGC(人工智能生产内容)相融合的整合式新闻生产新模式。在这个新闻生产网络中,PGC、UGC和AIGC不仅融合交织在一起,也将逐渐明确各自的定位分工。一些不便于人力采集和生成的新闻信息内容,如特别危险的新闻现场或人力一时或根本到达不了的新闻现场,将由人工智能去执行采写任务。

“融合报道”的关注点由“炫技”逐渐向“内涵发掘”方向转移。“融合报道”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新闻内容的这个初衷被“炫技”所代替,是“融合报道”在初期阶段所容易患的一种“幼稚病”。技术为内容服务,就要求新闻生产者深耕内容创作,以此为基础拥抱技术给新闻生产创新带来的机遇和福利。

“融合报道”所利用的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为媒体与用户的赋权、平权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新闻传播业和新闻报道发生结构性变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随着5G投入商用,新闻传播主体权利分配的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这个变化将进一步推动新闻传播业发生结构性变化,主要发生在两个主体层面:第一个主体是作为个体的公民;第二个主体是社会基层的新闻媒体(如我国县级及县级以下的新闻媒体)、社交媒体和自媒体。

由舆情和次生新闻衍生的“融合报道”新形态,不仅改写了新闻报道的定义,而且将丰富和深化舆论、舆情的内涵,舆情应对难度将进一步加大。新闻的情景化传播所带来的用户沉浸式、交互式体验等,将带来信息传播、舆论生成格局的改变。网络舆情生成发酵的重要平台和渠道逐步向移动端转移,而由移动舆情引发的移动次生新闻,将成为未来“融合报道”的重要信息来源。

“融合报道”还将改写传统新闻理论、传播学理论的部分结论,它所提供的实践经验,将为新闻传播学的创新提供丰富的论据资源。传播学中探讨媒介功能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发生过传统的媒介效果研究从关注“媒介对人们做了些什么”向探讨“人们用媒介做了什么”的转向,“融合报道”正是发生了由注重“媒介对人们做了些什么”,转变为新闻生产的主体向公众和社会提供了什么样的信息的重大转向。这个转向将改写传统新闻业务教科书式的经验,甚至将改写传统新闻理论和传播理论的某些经典结论。

“融合报道”日益强化的技术使用及依赖,也给人们和社会带来了不安乃至焦虑。技术理性带来的人文价值困境引发了新一轮有关媒介职业道德与社会伦理的质疑和争议。以环境、生物领域为中心议题的技术哲学,将有可能把关注的焦点延伸至传媒领域。“融合报道”在推动传统新闻报道转型升级,带给广大受众和用户崭新的阅读、视听新体验的同时,也因其对大数据、AI、VR的滥用,而面临媒介职业道德与社会伦理陷入困境的风险和危机。人们对科学技术进行批判性反思并由此产生了一门新兴的学科——技术哲学。以核武危险、环境污染、生物医学工程的道德困境为中心议题的技术哲学,将有可能、也有必要把关注的焦点延展至传媒领域。

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写道:“媒介杂交或交汇的时刻,是发现真理和给人启示的时刻,由此而产生新的媒介形式。”纵观媒介发展史,没有哪一个时代像今天的传媒一样经历如此剧变,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观察媒介的变化,要看媒介能否给人们、给社会带来福祉。“融合报道”也是如此。只有将高质量的内容和先进的传播科技相结合,不断生产出丰富人们阅读和视听体验、引领价值观向健康方向发展的新闻产品,才能在传媒变革中获得生存和发展。这既是“融合报道”发展的王道,也是其趋势。

(来源:微信公众号“新闻战线”,作者:华体会娱乐场 传播研究院教授 雷跃捷,华体会娱乐场 新闻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 何晓菡、古丽尼歌尔·伊力哈木)

(编辑:郭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