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我们该拿什么样的电影给孩子们

发布时间:2019-07-24浏览次数:2824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电影《过昭关》海报。资料图片

    电影《巧虎大飞船历险记》海报。资料图片

  【文艺观潮】    

  观察近年来的电影市场状况,我们发现,真正从研究孩子心理角度出发创作的作品相对不足,部分优秀作品又因缺乏宣发和排片,无法获得观众尤其是儿童群体的足够认识,而一些进入主流放映渠道的动画影片实际上还存在艺术质量粗糙、内容良莠混杂、价值取向偏颇等不良倾向。

  七月,全国各地中小学陆续进入暑假时间。看电影成为青少年假期文化活动的重要选项。随着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开始推广普及,孩子们的鉴赏水平逐渐提高,观影需求也愈发旺盛。面对这支迅速崛起的“潜力股”,中国电影业应拿出怎样的作品满足他们?

儿童电影因缺乏“卖点”被拒之门外

  大多适合孩子观看的儿童电影是中小成本影片。由于缺少商业元素和宣发经费,它们往往无缘登陆商业院线,即使进入电影院,也排片很少,更有甚者只能成为电影节影片。

  以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斩获多项大奖的《过昭关》为例,这部讲述7岁孩子与爷爷一起度过暑假生活的作品,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品质上看,都适合少年儿童观看。尽管有众多荣誉加身,这部作品却因没有营销意识和资本,而未能获得与其艺术质量相应的社会反响和市场价值——该片于5月悄然公映,三天即下档,累计票房仅32万元。《过昭关》的遭遇并非个例,2009年以来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儿童影片”和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少儿题材影片”的国产电影有13部。这些得到政府表彰、艺术嘉奖,本应成为孩子们的艺术礼物,引领国产儿童电影发展的作品,绝大多数公映日期尴尬,既没有考虑时间是否适合儿童及学生观众,也没有配套面向其主要受众群的资讯传播方案。除2部青春片外,其他11部影片的票房均不足百万元,最少的2部不到1万元,何谈对观众产生影响。

  家长找不到适合孩子观看的儿童电影,适合儿童观看的优质儿童片没有观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尴尬局面?这是因为电影发行放映领域,存在以所谓“市场卖点”筛选影片的思维定式,缺乏从观众需求出发开拓市场的服务意识。部分从业者将“卖点”与“流量明星和商业元素”画等号,把缺乏所谓“卖点”的优质儿童片拒之门外。此外,追逐票房业绩和商业卖点的舆论氛围,也是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原因之一。哪些影片的信息能够进入普通观众的视野,不单纯看电影本身的内容和品质,而更多靠资本的角逐竞技。谁的资本雄厚,就能买更多热搜,就可能被更多人关注;而如果没有钱投入宣传,观众甚至不知道有这么一部电影。表面上看是观众的选择决定了影片的市场境遇,其实内里是社会注意力资源的资本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