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忠:从动画角色造型看古代雕塑

发布时间:2018-07-06浏览次数:1291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汉代雕塑的雄浑、飘逸与神奇

汉代,与匈奴进行了长年战争以及开疆拓土,这激发了社会上的崇尚武功与任侠好斗之风。在雕塑中,霍去病墓前的石雕作于西汉元狩六年前后(约公元前117),包括马踏匈奴、卧马、跃马、卧虎、卧象、石蛙、石鱼、野人、野兽食羊、卧牛、人与熊、野猪、卧蟾等14件,另有题铭刻石两件。霍去病墓前石雕的种类和布置方式,有别于后世帝陵前的石像。石雕充分利用山石的自然形态,依石拟形,稍加雕凿求之神似,种类繁多,形象古拙,手法简练,风格浑厚。

昂首屹立的“马踏匈奴”是静态,而骏马腹下腿间被战败的敌国武士仍在执弓欲搏,却是动态,但骏马肃立坚定的状态已经说明对手被战败。前肢已经腾起的“跃马”,表现了马将要冲起的瞬间;“卧马”作竖耳谛听、随时起立的状态;低头伏卧、肢爪有力、皮肉紧绷的“伏虎”,两眼注视前方,呈现攻击前的蓄势状态。所有的雕像都在静态中寓动势,表现了将奔未驰的瞬间状态。

如果说霍去病墓地的石雕是雄浑,那么,东汉时期的铜雕“马踏飞燕”则是速度与飘逸的冶炼。

笔者在参观了甘肃雷台汉墓博物馆馆藏的铜马阵以及在广场上按照比例放大的青铜组像后,对“马踏飞燕”造型的语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马踏飞燕”在马队最前面,其后分为几部分。18名手持长矛的骑兵分列三排,其后是五匹没有装配任何器具的马,四辆有华盖的车和五辆战车紧跟其后;最后一排是一个武士牵着战马和三辆空车。有趣的是,其中一辆车是由一头没有角的牛牵引的,车上立有一名车夫。

笔者想,这么大的阵势,也许是将军出行,也许是护送君王贵胄或者家属出游远行的仪仗。如此看来,领头的那匹奔马,无论体型还是形态,都像是匹小马。它是不是那几匹没有装备、可以自由行走的马的孩子呢?我想象着,小马驹脱离了父母的阵列,反而跑到了仪仗的前面,撒蹄狂奔,一不小心,踏上了一只疾驰而过的金乌,吓得歪头。细细看去,马队中的马都是站立状,而且,马嘴张开,马尾翘起,颇似急行中的紧急停步,也许是小马驹踏上了金乌之后吓到了它们。

在造型上,铜马阵中的马,骨肉都是圆滚滚的,但是,士兵的腿却像布袋子一样,扁扁的。长矛的冲天,军士的瘦高与神武,形成了神奇的映衬。更让人惊奇的是,在神勇车仗中,居然有一头行走缓慢的牛。当观众像阅兵一样从头至尾观看至此,不觉间,笑意萌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