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摄”口述实录:第27章 重逢·生命有多深(2)

发布时间:2017-09-28浏览次数:1588文章来源:华体会娱乐场

段晓明一路走来,与纪录片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学毕业,他选择拍摄纪录片《百宝山下》,该片最后还被评为优秀。走上工作岗位,他在陕西电视台只从事了一年新闻片的拍摄,然后就调到河南电视台开始接触纪录片,从风光片、专题报道片,再到后来拍摄外宣题材的纪录片,就连河南电视台的第一个纪录片栏目《纪录片之窗》都是由他开创的,一路上他一直与纪录片为伴。在电视台(工作过的有陕西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海南电视台)工作整整20年后,他来到了浙江传媒学院。即便是走上了教学岗位,他的命运都好像在冥冥之中已经安排完毕,似乎将纪录片进行到底成了他一生的使命。

段晓明:我来到了浙江传媒学院执教,教的课程仍然是《纪录片创作》。我就是这样和纪录片有缘的。

王政是77摄影班的“沙漠大汉”,毕业后回到新疆电视台一干就12年。90年代的新疆发展缓慢,加上环境恶劣,于是就出现了科技人才“孔雀东南飞”的现象,那时的王政也选择了南飞。1994年5月间,王政举家从中国版图的西北角来到了最南端——广东顺德。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改变环境,还有孩子的教育、民族问题等,再有一点就是收入“Money”了。在顺德工作八年后,机缘巧合,正好浙江传媒学院(当时叫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招人,王政就立即与77编采班的王文科(当时在该校担任副校长职务)联系,承蒙他的关照,2001年中旬,王政与夫人魏珑一同调入该校,从事广播电视教学工作至今。

王政:我说到这个地方来,一个是从事广播电视的教学工作,再一个有同学们的相聚,因为同学们都是一个人在一个电视台,像这样的机会很少,于是我们就赶到了杭州。别去指责环境不怎么的,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

如今王政已经从事教学工作十年。其间摸爬滚打的感觉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他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教学上,以至于连杭州长得什么样子都不甚明了,对天下闻名的西子湖也只知道部分模样。然而付出的同时,其实他也在索取、也有所得:一方面他可以有时间和条件能够重新梳理中国媒体20年间的经验和体会;另一方面他自己也获得了更多的、系统的知识。他也认识到,人一生要不断地学习,扩大自己的认知领域,才能够深邃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理性地认识社会上出现的问题和现象,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77摄影班的许多同学在毕业分配工作后,一直坚守自己的那份工作直至现在,而王政却为了改变环境一直在努力追寻着,现在的他更加明白人生的真谛。

王政:在经历人生太多的磨砺后,今天才更加明白:人应该平平淡淡渡一生,世间的许多许多都是浮云。

乔布斯在达到人生顶峰的时候,选择了离开,所以,懂取舍、知进退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急流勇退,谓之知机。退而不褪,退有所为。”多数人虽然一直将这句话挂在嘴头上,但却非要死命地拽住种种欲望,就是舍不得放手;只有少数人付诸行动,云淡风轻般地放手,收获了内心的宁静。做人就应该识趣,懂得急流勇退才是最大的成功。

很庆幸,77摄影班有这样一帮同学,他们有过辉煌,有过灿烂。也许他们仅仅觉得他们是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是,在其他人看来,他们的成绩却令人赞叹不已,他们的工作确实默默推动着中国电视业的车轮向前行进。是无奈也好,是潇洒也罢,个中原因我们无需一一考量,因为,他们的的确确选择了在事业的顶峰时急流勇退。他们就是:刘惠东、马国力、钟大年。不管别人如何评价他们,但是有一点毫无疑问,他们是人生真正的智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