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作平:坚定文化自信,积极推进文化强校建设

发布时间:2017-07-26浏览次数:2468文章来源:华体会娱乐场

 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五集《延续中华文脉》聚焦文化改革,以恢弘气势,全景视角,深度再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的高度,回应时代关切,高擎改革旗帜,全面推进文化改革的坚定信心与波澜壮阔历程。看完后让人心潮澎湃,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更加充满自豪与自信,承担起发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脉的责任感、使命感更加自觉、强烈。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脉,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扎扎实实做好学校文化建设工作,为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同样地,一所高校的发展,它所具有的核心竞争力,起决定性支撑作用的是其拥有的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纵观世界一流高校,莫不如此。美国哈佛大学的“求是崇真”、耶鲁大学的“追求自由”、哥伦比亚大学的“崇尚学术”,我国北京大学的“兼容并包”、清华大学的“厚德载物”、浙江大学的“求是创新”等等,都是其特有文化、精神的体现。正是有了厚实的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作支撑,它们才能够在世界高校之林中卓然独树,引领潮流,赢得推崇。

华体会娱乐场 拥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一代代中传人在这块土地上耕耘、播撒,思考、实践,创造、创新,用他们的勤劳与汗水、智慧与热情、坚韧与执着,首创并打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传媒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形成了中传人特有的文化气度与精神气质,成为了学校的立校之根、发展之魂。学校历来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将文化传承创新作为学校的重要使命,将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作为实现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的重要支撑力量。在取得系列文化建设成果的同时,建设具有传媒大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更加成为师生的自觉追求、自觉行动。当前,在学校推进“双一流”建设中,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文化强校建设,是我们必须承担起的重要工作。

推进文化强校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对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以及公民层面提出的价值要求,也是我们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遵循。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发挥着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才不会偏离方向,只有建设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才能发挥好文化化人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当然,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其活动形式必须具有文化特质,展现文化魅力,不能成为图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机械传声筒、扩音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当中,让师生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受到熏陶,受到教育。

推进文化强校建设,必须突出传媒文化特色。“特色”是学校的立校根基、制胜法宝和亮丽名片。华体会娱乐场 自成立之日起即高擎“传媒”火炬,以“传媒”为特色,立足传媒,服务传媒,受益传媒,也引领传媒。建校60余年来,不管学校如何发展,立足传媒的初衷始终不变,服务传媒的使命始终不衰,引领传媒的志向始终不灭,“传媒”成为学校文化最鲜明的标记,成为中传人最独有的气质,也成为学校文化特质的最鲜活体现。不仅学校的学科专业以传媒为优势、体现出鲜明的传媒特色,学校的道路、楼管及景观命名也具有鲜明的“传媒文化”底色,学校众多的校园文化活动更是围绕传媒开展,深深地打上了 “传媒”烙印,比如齐越朗诵艺术节、大学生电视节、中国(北京)国际大学生动画节、 “半夏的纪念”一分钟影像大赛等等。这些校园文化活动从创建到成为品牌,背后是中传师生一届接着一届干的坚持,是学校立足传媒、服务传媒、引领传媒的信念坚守,正是有了这些坚持、坚守,学校才能一步步发展壮大,赢得“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的美誉;正是有了这些坚持、坚守,才有一大批校园文化品牌活动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赢得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坚持并发扬传媒文化特色,是我们推进文化强校建设的必然之举、力量之源。

推进文化强校建设,还必须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校园文化建设事业也是如此。一方面,我们要倍加珍惜、传承发扬好业已形成的传媒文化底色,不断筑牢学校文化的深厚底蕴,把既有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做得更好更强,让它们成为学校文化最骄人的名片。另一方面,更要紧跟时代步伐,着眼师生需求,适应传媒业态变革趋势,充分依托并利用新技术新手段,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新领域,发掘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探索校园文化建设新手段,培育校园文化新品牌,为文化强校供给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下一步,要继续用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试点工作契机,把文化强校建设工作重点向网络延伸,按照“六个名”的要求深入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校园网络文化新高地、新品牌,让校园网络文化成为文化强校建设新的增长点、发力点。同时,着力破解优秀网络作品成果评价认证问题,积极探索网络文化产品评价认证机制,激发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网络文化强校建设凝聚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作者系党委宣传部部长、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主任)

 

 

(编辑:曹琬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