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高等教育要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由于具有传媒行业属性特色和优势,所以是研究媒介融合的先头部队和教育实践基地。媒介融合在传媒教育中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既是教育研究的内容也是教育实践中的运用载体。媒介融合的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也要求传媒高等教育进行主动调整。
首先,以服务全媒体为导向调整传媒高等教育,需要对传媒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审视,重新定位,培养符合业界需求的传媒人才。对传统的新闻传播专业而言,也需要培养学生向胜任全媒体工作的目标进行教学转型,进而培养学生掌握“采、编、导、演、摄、录、美、播、译、网、设”等多项技能,适应不同工作的要求。其次,媒介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端的广泛使用,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人人有媒体,人人有麦克风”。在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也需要重筑和转型,由于受众的信息接受与反馈渠道日渐增多,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角色也要转变为师生合作建构知识的角色。
教育跨界是行业实践所需
跨界正成为包括传媒业在内的传统行业主动拥抱互联网的主要趋势。“互联网+传媒”深刻地改变着传媒业的生存环境、竞争格局,传媒业也正进行着史无前例的裂变和创新。
就传媒业而言,可以通过“传媒+”与金融、电商、地产、教育、旅游和演艺等不同行业融合共生,进而发展出要素资源的有效流通、优势互补、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混业”融合。这种混业发展模式是传媒业优势资源在其他领域创造价值的新模式,契合“互联网+”时代倡导的跨界理念和整合思路。传媒业的跨界发展,也需传媒高等教育培养适应跨界的复合型人才。判断复合型人才的关键,主要是看其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和跨学科创新能力的大小。
教育专家张新启教授曾提出“五个对接”,即教育与产业对接、学校与企业对接、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依据“五个对接”实现“五个跨界融合”,进而专业教育和“跨界教育”有了实质性的“铆接点”。社会对传媒人才的要求逐渐形成共识,即其是一批既懂业务,又精于技术、擅管理、会营销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这就需要在专业人才培养上,以跨界思维审视专业教育,打破学科专业壁垒,集全校之力形成大学科平台;在课程设置上,要求诸多学科协同,跨界培养,建立课程群和课程应用。此外,还要建立全校的大科研基地提升研究水平,借力于业界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升实践水平,与业界实现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