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金尧:大道至简,知行合一

发布时间:2016-06-17浏览次数:1614文章来源:校报

“尽自己的所能为学校和学科做点贡献”就是颜金尧教授参评白杨学者的原因。作为我校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学术骨干,颜金尧教授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对科研的坚持和对社会的责任,他所从事的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相关课题,属于面向应用的基础研究。

致力于软件定义网络和沉浸式媒体通信

目前,颜金尧的主要研究领域为软件定义网络和沉浸式媒体通信。软件定义网络能够实现网络流量的灵活控制,将为核心网络及应用的创新提供良好的平台。“软件定义网络的基本原理就是把控制和数据转发在逻辑上分离,这么做的好处是使得控制层面的创新和数据层面的演进相辅相成。”颜金尧教授介绍到,“比如手机里面下载安装的各种App应用不需要安装在手机上,它们可以存储在你无迹可寻的网络上。”

互联网络核心技术的发展远远跟不上摩尔定律的演进,因而是相对滞后的。对于网络的未来,颜金尧教授表示,“现在的手机、PC是开放的,可以由用户开发。将来网络的情况也是如此,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网络,你就可以去创新去开发,自己控制数据和网络。总之,网络将是计算机化的。”

颜金尧教授研究面向媒体应用的网络基础问题,他最近正在把对网络的研究成果应用到虚拟现实VR等沉浸式媒体技术的改进中。众所周知,用户体验的增强是沉浸式媒体最重要的指标,无阻碍的交流、沉浸式的体验则对网络通信有着极高的要求。任重而道远,媒体云计算、大数据也都是颜金尧上述研究的交叉领域,这中间有很多技术难题,但是颜教授更乐于接受挑战,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两地分隔的人能够体验面对面的自然交互状态,甚至做到眼神和肢体语言的交流”。

为建设校园网爬过暖气管道

颜金尧,1995年7月毕业于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获学士学位,1998年7月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获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从事相关科研和教学工作至今,其间留学瑞士在世界排名前列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ETH Zurich)获科学博士学位并兼任客座教授。据颜金尧教授回忆,1995年到北京广播学院深造“纯属偶然”。在天津大学念书期间,高中同学的偶然出现为他二十岁的人生带来了变化。上述同学是北京广播学院的学生,暑假期间由教师带队,赴天津电视台实习。好奇心驱使下,颜金尧与广院的师生团队一同参观了天津电视台,并对广播电视行业有了新的认识。这便是颜教授进入北京广播学院学习的开篇故事。

故事继续发展,“97年我参与导师项目,参加了早期的校园网的试验、设计和规划。毕业后,我很自然地留下来继续做校园网的建设和研发,见证了校园网的诞生。并且研究方向就定为计算机网络与媒体技术。”除了科研,颜金尧也投入教学。“我也参与了98年启动的对计算机学科的调研。刚成立计算机系,我还是第一届班主任,除了在网络中心做网络工程、科研,同时承担教学任务。”

细数早年的经历,颜教授不禁回忆起搭建校园网之初的轶事趣闻。他笑着说:“我们的光纤当时走的是地下的暖气管道。那管道仅能容纳一个人爬行或行走。为了走线我们爬过很多次暖气管道。所以我对传媒大学地下的情况还是相当地了解。”

做科研要把视野放远

和建校园网这样具体的工程相比,“做研究必然遇到的困难更多,挑战更大、而且国内外的竞争非常激烈,但是这种挑战和压力也让我们的研究更有动力更有拼劲。”颜金尧教授一直心无旁骛地专注于自己的学术领域。按他的话来说,“这么多年,我觉得我心态很平稳。”

颜教授把自己在科研领域的成就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二是严苛的自我要求。在欧洲留学期间,瑞士人严谨的个性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给他留下的深刻的印象。18年从事科研的经历与经验赋予他更高的追求——“严谨治学、实事求是、勤于思考”。这也是他对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

颜金尧鼓励学生大胆实践,细心分析。对做科研的同学,颜教授建议他们尽可能把目光放长远。“我对科研的体会就是尽可能花时间多看,一定要把视野放宽放远,多查中文、外文的资料,做别人没做过的,还得比别人做得好。希望有志投身技术创新和学术的同学们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勤于调研,多参考别人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