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肯定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阐述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使命,明确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根本要求和主要任务,集中回答了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面临的一系列重大原则问题,是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投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生动实践,是我国思想理论建设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也是我校从事哲学社会科学教育与研究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为推进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工作,推动我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与研究工作迈上新台阶,白杨网特约请有关专家学者撰写学习体会,首期刊发的是华体会娱乐场 政治传播研究所所长荆学民教授的《如何认识和避免“学术问题政治化与政治问题学术化”》文章。欢迎广大师生积极赐稿,参与讨论。
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是常青的。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常青的实践之树从来也没有离开过理论营养的滋润。越是伟大的时代,越是伟大的民族,就越是渴望伟大的理论。正像恩格斯所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当下的中国,正在进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各类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的新形势,如何提高改革决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习近平总书记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称《讲话》),正是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渴望,顺应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潮流。
《讲话》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问题,纵贯古今,横通中外。略去宏大的政治意义不谈,就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日常研究中亲历的学术研究的视野和方法也颇多亮点。比如,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指导理论”,首先要“真懂真信”。事实上,现实中一些人打着马克思主义的大旗,但是自己是既不懂也不信的。总书记说得很具体:“有的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没读几本,一知半解就哇啦哇啦发表意见。”置身于哲学社会华体会娱乐体育首页 领域中的人,对现在我们的学术研究中的“哇啦哇啦”的浮夸空谈之风颇为深刻感受,这里不多论述。本篇体会文章,关注《讲话》中关于“学术民主”这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讲话》指出:“要坚持和发扬学术民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风格学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要正确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要把一般的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也不要把政治问题当作一般的学术问题,既反对打着学术研究旗号从事违背学术道德、违反宪法法律的假学术行为,也反对把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混淆起来、用解决政治问题的办法对待学术问题的简单化做法。”
“不要把一般的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也不要把政治问题当作一般的学术问题”。这个论断在眼下的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但是,什么问题是学术问题?什么问题是政治问题?学术与政治的边界和关系又该怎样界定?这个问题,既是一个在学术上存在争议的问题,也是一个在实践上难以操作的问题。本着“学术民主”的原则,我想就这个问题从学术角度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判断这个问题的最主要的理论支点,在于对“政治”与“政治学”以及二者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一般来说,我们把一个社会划分为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领域。其中,经济是从事物质生产的活动,文化是从事精神生产的活动,政治是维护这个社会秩序的活动。马克思认为,政治是从经济中产生出来的,政治以经济为基础并为经济服务,因此,马克思的政治是“经济政治”,马克思的政治学是“政治经济学”。与上述对应,最为一种“学”,关于物质生产活动原理和规律的研究就是经济学,关于精神生产活动原理和规律的研究就是文化学,关于社会秩序的原理和规律的研究就是政治学。就此而言,政治总是具体的,是一个特定社会的关于秩序的种种刚性约束和规范,而政治学则是一种超越某种特定具体政治的理论探索和研究。触及前者即是“政治”问题,触及后者就是“学术”问题。
难点在于,在一个具体的社会中,怎样就是一个“政治”问题,怎样就是一个“学术”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个特定社会的“政治”是通过这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集团的政治思想体现出来的,也是按这种政治思想运转的。这样一来,这个社会的“政治”往往就是这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只限于政治领域,无论是经济领域的研究,还是文化领域的研究,一旦触及这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在这个社会就可能是“政治”问题。进一步而言,所谓“政治”问题,才有“正确与不正确”之分,符合特定社会意识形态的政治立场和基本属性的谓之“正确”,相反,违背或反对特定社会意识形态的政治立场和基本属性的谓之“不正确”。一般来说,意识形态以外的研究,以及符合特定社会意识形态的政治立场和基本属性的研究,都是可以是“学术”范畴。所以,通俗一点讲,“意识形态性”是判断“政治”或“学术”的比较明显并易于理解的标志。
《讲话》中所讲的“不要把一般的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也不要把政治问题当作一般的学术问题”的精髓,当然不仅在于上述的笔者的解读,而在于,他反对“把一般的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也就是说,在学术研究中并无禁区,不要动不动把学术问题贴上“政治”的标签扣帽子、抓辫子、打棍子;当然,也不要把重大严肃的政治问题当做一般的学术问题“去政治化”。在我看来,前者会禁锢学术研究,会使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丧失理论滋养而失去活力;后者会稀释和化解应有的政治凝聚力,使整个社会发展和运行失去方向和重心。
现在,我们不能乐观的是,长期以来我们没有很好地区别政治和学术,比如,你是搞政治学研究的,但是在人们的眼中你就是搞政治的。社会上,除了别有用心的故意“把一般的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把政治问题当作一般的学术问题”之外,更多还是搞不清楚什么是政治问题,什么是学术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仍然需要夯实哲学社会华体会娱乐体育首页 的基础理论,继续提高全民族的理论素养。当年,邓小平同志非常具体地指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应该说,“补课”任务到现在“仍在进行中”。
现实中,在基础理论的基本原理的研究中,“政治与学术混淆”的问题还不太大,而很多的时候,是发生在直面社会现实的前所未有的重大问题的研究时。这次总书记的《讲话》中也特别强调:“理论思维的起点决定着理论创新的结果。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马克思曾深刻指出:‘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洛克的《政府论》、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汉密尔顿等人著的《联邦党人文集》、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约瑟夫·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弗里德曼的《资本主义与自由》、西蒙·库兹涅茨的《各国的经济增长》等著作,过去我都翻阅过,一个重要感受就是这些著作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思考和研究当时当地社会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结果。”
仔细品读《讲话》中所列举的人物和著作,还原到其历史的情景之中,他们所研究的“问题”,无一不是所处时代的重大问题!有几部就是直面所处社会的重大政治问题,至少也是具有政治性价值和意义的问题!也许,一部部的不朽之作,就是他们冒着重大“政治风险”的学术力作。所谓重大现实问题区别于一般的基础理论研究,在于它没有可供参考的现成答案,很多的时候首先需要一种政治自信和政治勇气,而这种自信和勇气更多来源于这个社会文明的政治治理、和谐的政治氛围和宽容的政治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讲话》,我们要在一般性地把握“不要把一般的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也不要把政治问题当作一般的学术问题”基本要义和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应更加深刻领会和把握“不要把一般的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这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