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传媒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
技术平台的搭建、互联网文化的浸润,新的学习观念的改变倒逼传媒教育培养模式改变。驾驭计算机技术、融合互联网文化,如何将新的学习观念和方式能够和传媒教育培养模式良好嫁接,实现教与学的“双向同步”是当前传媒教育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传媒学科的前沿性和实用性,一方面使得高校教育,理论培养与新的技术、新的观念有一定的脱节和滞后,另一方面又强烈地使得传媒教育人才培养上不得不面临观念转换大、技术更新快的挑战。不管是国内和国外高校,都意识到传媒教育“闭门造车”已然实属下策,必须与市场、与社会、与技术机构实现对接和联合。
1.国外“实验室”传媒教育培养模式
国外传媒“实验室”基于有各种基金会的赞助或是企业界的公司赞助。最有名的应该是奈特基金会,基金会的Carnegie-Knight News21资助很多美国大学的传媒学院建立各种新闻实验室和资助各种新闻技能培训。
早在198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成立了媒体实验室media lab。
2010年成立的纽约媒体实验室,是由各大学和媒体公司在纽约联合创立的,参加实验室项目的大学包括: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新学院、普拉特学院以及纽约市立大学。
无独有偶,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成立了一个Reese Felts数字新闻项目,旨在通过实验研究探索新闻传播的新形式。
科罗拉多大学也建立了一个名为“数字媒体实验厨房”(Digital Media Test kitchen)的实验室,从新闻即时,技巧和商业模式这三个方面进行创新研究。
南加州大学安纳堡创新媒体实验室Annerberg Innovation Lab,意在引领新闻学教研改革。
还有哈佛大学尼尔曼新闻试验室The Nieman Journalism Lab等等。
目前比较令人震撼的说法就是“美传媒学院刮起实验风,工科生占领新闻系!”,“新闻学院拟开实验课,可穿戴和拟真技术成研究对象”。“不同大学实验室的研究结果已经反馈到现实新闻工作中了。”
总之,一系列的传媒教育“实验室”或者“试验室”,不断的探索,试错,更新,旨在为这技术牵引的时代,人人可参与的时代,为人们找到更好的传递信息、播撒新闻的好模式。
2.国内“共建”模式
相比较国外高校而言,我国的高校为了实现传媒教育学理与实践的衔接,也在寻求与外界的合作。但我国的传媒教育培养模式与国外有些不同,主要集中于共建新闻学院模式,参与共建的既有中央和地方宣传部门,又有中央媒体的党报党刊,还有聘用行业资深人士或行业领导担任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3.借助“国外”模式
在吸取世界传媒高校的经验时,我国高校也以全球化眼光大胆探索合作模式。
2007年,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与美国的密苏里大学Convergence学院合作,成立了我国高校首家融合媒体实验室。
2007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获得了美林证券、耐特基金会和彭博资讯的资金和实验室设备的赞助开办亚洲首个“全球财经新闻”项目。
2014年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与河北大学在中国联合开办的传媒与创意学院开始招生。
2014年经教育部正式批准,华体会娱乐场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Faculty of International Media,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首期面向中国和海外学生的动画与影视特效艺术硕士项目已正式启动招生等等。
这种借助国外及联合办学的模式,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同共享,教育平台的共建,特别是在传媒教学的方式和进程上的接轨,以及新的教育理念的沟通和互动。
五、传媒专业课程创新——国内外课程大PK
数十年以来,新闻课程设置上已经形成了较为强大的惯性,或者也可以将这理解为学术界结构性上的稳定剂,这种惯性能够抑制对于潮流过于鲁莽的反应。但是,数字化时代,面对媒体社会化、大众媒介化、互联网技术的更新,及互联网所构建的文化变异,传媒教育机构需接受一些调整与改变了。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院长斯蒂夫·科尔说道:“尽管目前仍在争论如何修改课程,但是就是否应该修改以适应数字时代这一点而言是毫无任何疑议的。”正如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S.Shyam Sundar所言:“没有哪一个领域像新闻传播学一样如此认真地对待日新月异的媒介技术,我们的课程必须紧跟最新技术的发展。”
1.国外专业课程创新
在2014年华南理工大学举办的新闻传播学科试验教学国际论坛上,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未来实验室主任MikeMckean介绍他们的融合新闻专业Convergence Journalism program,新的课程如手机报道与编辑、微电影、融合电视课,学生们不仅为媒体做新闻,还开发应用客户端提供给社会。
美国鲍尔州立大学开设融合媒体设计与发展硕士项目,开展创意项目、进行数字媒体应用并利用这些技术来更好地讲故事。
哥大新闻学院开设大数据和编程课程,新开设了一个名为Lede项目的新闻学硕士学位项目。完成的学生将获得一个数据新闻学位。
南加州大学安纳堡新闻传播学院开设了一年制的硕士课程The M.S.in Digital Social Media。
纽约大学新闻系将于今年秋季开设“电玩(游戏)新闻学”,培养报道电玩业的专业记者和评论员。
纽约城市大学推出“创业新闻”专业和“社会化新闻”专业。
亚利桑那州大新闻学院的“教学医院”模式引起同行很大兴趣。
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国外的课程该如何进行,如何创新,也是很多大学在探索的。有个共同点,就是新的专业创办者几乎邀请来自行业的人员或有从业经验的人员作为课程项目负责人(CourseLeader)。
2.国内专业课程创新
2014年3月22日“2013-2017年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透露,目前全国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布点1080个,其中新闻307个。社会化媒体时代下,更多交叉学科背景、更多新的元素需融入了传媒教育范畴成为新的趋势。
清华大学开设的“传媒创业与创新”专业硕士课。涉及互联网创业、传媒运营创新、传媒资本运作等主要领域。
复旦大学的课程创新体现在“社会化媒体与社会变迁”这门课程的开设,课程阅读资料由复旦大学和墨尔本大学老师共同选定。课程还安排了社会化媒体公司实地考察以及与业界的互动讨论等。
此外,祝建华老师2014年在复旦大学开始了计算新闻传播学。华体会娱乐场
开始设立“数据新闻报道实验班”。中国人民大学在巩固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与传媒经济学等专业优势的基础上,自2011级本科生起,增设了传播学专业,并开办了跨学科联合人才培养的新闻—法学实验班、新闻—国际政治实验班。复旦大学新闻学教学不仅进行了课程整合,而且采用“2+2”的四年制培养模式,让学生在掌握新闻传播学基础课程知识的基础之上,兼具另外一门学科背景。
总之,当今的新闻教育都将新闻和经济、计算机技术、社会学等多元学科融合为其中,真正夯实着传媒人才的宽口径、厚基础、多技能、全媒体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六、社会化媒体下传媒教育的出路
社会化媒体催生下的传媒教育,源于两个层面的冲击:对于整个社会信息系统而言,它降低了新闻制作和传播的门槛,从而对职业新闻传播人员的专业性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对于现实的新闻传播业而言,媒介边界模糊,同时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媒体形式进行新闻生产与分发的融合新闻已成潮流,媒介融合是当前传媒业发展的最大趋势。这就更加考验传媒教育理论与操作的契合度,更加力求多元学科背景融合下的全媒体技能。
另外,社会化媒体环境下互联网的文化寓意已经提醒传媒教育者,不断的修正和测试体现的正是更新的一种表达方式,更新文化的即时性和高频率,必须给传媒教育不断地注入新的传媒动态元素,既有技术层面的技能认知,又有文化层面的观念更新。
总之,社会化媒体下的传媒教育更加呼唤以科技先导为引领,以实践操作为平台,以学科融合为基础,以科研机构为支撑的时代性、前沿性的教育模式。
* 作者田智辉系我校教授,梁丽君系我校传播研究院传媒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赵璠系我校传播研究院国际新闻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