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视域下的创新与发展

我校举办媒体融合战略高端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4-11-25浏览次数:237文章来源:新闻传播学部

11月22日,由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华体会娱乐场 联合主办,我校新闻传播学部承办的“创新与发展:媒体融合战略高端研讨会”在新国际交流中心举行。与会专家、学者与业界人士一致认为,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大于挑战,应建立媒体融合退出机制,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抢占新媒体平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王冬梅、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司长高长力出席会议并作主题发言。我校副校长蔡翔、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高晓虹出席会议。论坛由我校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现代传播》主编、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胡智锋主持。来自传媒学界的专家学者、传媒业界的负责人,以及我校师生100多人参加研讨会。

坚持“内容为王” 变挑战为机遇

王冬梅书记在会上表示,传统媒体要有危机意识和紧迫感,新媒体平台和话题影响力正逐步上升,传统媒体从业者必须要适应媒体融合的趋势,重视原创首发,充分挖掘和整合资源。她强调,无论新技术的发展有多快,“内容为王”的诉求不会改变,传统媒体要学习新媒体、用新形态讲好故事。

高长力司长表示,促进媒体融合,对于传统媒体需要一定资本投入,也有相当大的风险,所以对于传统媒体的转型应该在考核标准等方面有政策支持。他还表示,传统媒体从业者,尤其是管理层,应该主动学习、积极使用新媒体,用互联网的思维加强媒体内部的建设,“变挑战为机遇”。

中国日报网总编辑于熠镭从《中国日报》的媒体融合实践出发,认为对于媒体来说,内容永远是根本,传统媒体的原创新闻、权威报道、深度解读、言论等,上版并不是终结,而是新生命的开始。他还指出,要通过全媒体形态,包括众包、数据新闻、数据视觉化、社交媒体、嵌入文件和互动式图表等方式,在传播渠道和用户服务意识上进行一些变革,提供个性化、定制化、互动化的用户服务。

引入退出机制 重视数据新闻

就如何推进媒体融合这一话题,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中外媒体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唐润华表示,没有退出机制,媒体融合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传媒的市场空间是有限的,广告等规模不可能无限增长。研究显示,受众花费在媒体的时间总和也趋于固定,新媒介的大量进入,增强了竞争性,但市场的增长是有限的,应该引入退出机制。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金兼斌表示,媒介的消费习惯已发生改变。不同年代的群体都有自己特定的主流媒介使用方式,媒体除了要做内容提供者,也要重视服务消费。他强调,在数据无处不在的社会,要重视数据新闻学的教育,培养记者对数据的敏感性,重视解读数据的作用。

立“粉丝”概念 观念层面实现融合

人民网副总编辑许丹丹认为,媒体要有“粉丝”的概念。她以《人民日报》为例,强调了通过平台来形成一套“粉丝”体系。《人民日报》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声音,有自己的态度,也有属于自己的“粉丝”,每个媒体搭建的平台都与媒体的品位格调相关。

在建立“粉丝”群体方面,今日头条总编辑夏勇谈到,探索媒体融合就是要把它做成一个最好的信息分发口,建立互补生态。他认为,不管将来媒体形态如何变化,如果能符合时代发展需求传统媒体也能做成新媒体,如果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新媒体也可能成为传统媒体。

壹读传媒总裁、出品人林楚方谈到,对于长年从事内容生产的人来说,融合是一种结果。他指出,《壹读》经历了从杂志转变成视频公司的过程,其实只不过是把信息变成另一种方式、另一个产品来传播,客观上构造了融合的结果。搜狐网总编辑吴晨光指出,无论是内容上的融合还是渠道上的融合,核心是人和观念上的融合;好产品的实现技术要有互联网思维,而这种思维就是用户思维。

本次研讨会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就媒体融合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力求全方位解读媒体融合战略的重大意义,深入交流与探讨媒体融合改革创新之路。研讨会分为三个主题论坛,包括“政策机遇——媒体融合战略的深度解读”、“多元实践——打造新型融合媒体的创新路径”和“传媒教育——契合媒体融合战略下的协同发展”主题论坛。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王晓红教授和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副院长曾祥敏主持后两个主题论坛。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经济导报、中青在线、新浪网、网易等多家媒体记者参加研讨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