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美国新闻新变化,反思新闻未来走向

发布时间:2014-11-10浏览次数:338文章来源:校报

  115日晚,传媒人系列讲座迎来了原美国堂纳德·W·雷诺玆新闻研究院科研副主任,原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高级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孙志刚博士,孙博士以丰富且细致的数据,图片和独到的专业思维全方位剖析了美国媒体的新变化,并就新闻未来如何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新闻属于公众

    孙教授以“重新思考新闻”这一主题开场,提出了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到底什么是新闻?新闻的目的是什么?媒体是否就是信息传递?新闻从业人员到底应是怎样的?而需要重新思考的原因在于:内容和渠道发生的变化:传授关系不再单一;受众发生的变化;媒体经营模式因广告带来的改变;新闻生产和媒体经营之间的隔阂不再存在;新闻和媒体愈来愈受到需求和数据的驱使等。

  同时,孙教授用全美纸媒行业与数媒行业的大量数据向我们展示了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受到的巨大冲击与变化,又以《卫报》CEO“媒体应该连在一起”的号召与习主席在思想工作会议上所提到的“互联网思维”、“媒体应遵循媒体的发展规律”来引导同学们,总结了当下媒体必须发展变化的深层原因。

  在“重视数字优先(DigitalFirst)”这一主题中,孙教授提到了移动媒体是未来媒体的发展方向:60%的美国日报有iphoneAPP,70%的美国日报已为智能手机优化网页,65%的美国日报已为平板电脑优化网页。美国报业也将网络分析技术运用于新闻采编过程中,孙教授以《纽约时报》的变化为例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纽约时报》在报道2012年的一场伦敦雪崩时,突破了传统的纸媒报道局限,通过技术在网页上模拟再现了当时雪崩发生时的场景,比如狂风呼啸,雪的崩塌等等,并且通过技术对于雪崩的起因,危害等作了深入直观地分析。孙教授又对新传媒时代受众发生的变化进行了解读,将其概括为“新闻不属于新闻工作者,新闻属于公众。”

  在数据化的时代,孙教授提出了“数字优先”理念的要求:今天的专业新闻人员必须首先把自己当作是数字编辑部(digitalnewsroom)里的一员;该理念着眼于未来,帮助新闻从业人员尽早和尽快地进入数字化新闻时代,和帮助传统的企业文化以新媒体为主的方向转变;它要求新闻从业人员以数字优先为指导思想,尽快学会数字媒体环境下在各种数字平台上的制作,推广和营销新闻内容,满足公众在新环境下的需求;它应该是媒体管理部门用来评估和考核员工实际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

  加大社交媒体推广

    孙教授在谈及“重视联结受众(社区)”与“重视社交媒体”时,提及在互联网产生之前,公众和广告主对媒体品牌的忠诚度比较容易确定,今天,媒体品牌的忠诚度似乎要让位于谷歌或百度等搜索引擎,随后他解释道媒体应该主动适应新的时代潮流而不是墨守成规,媒体要从产品的相关性和有用性方面联结受众。他指出,媒体应“占领”社交平台以推广、巩固其存在,并以社交平台为继承发扬媒体核心的平台与机会。仍以《纽约时报》为例,2013年其曾刊登了深度报道“仿佛不存在的孩子”,就使用社交媒体而言,这篇报道被《纽约时报》自己认为是一次失败,作者两天后才在Twitter上推广这条系列报道,该报的宣传和营销行动也相当缓慢。为此,该报的内部报告不仅建议报社尽快制定新闻从业人员如何使用社交媒体的条例和手册,而且明确鼓励记者和编辑加大在社交平台上推广新闻内容的力度。

  拥抱新未来

    反观美国的“新闻与传播学的教育改革思路”,西北工业大学开始提供“编码”,信息视觉,视频和数据库管理等课程;南加州大学Annernberg2013年将原来两年制的硕士学位改为九个月,侧重多平台(文字,音频,视频等)的新闻写作,编辑和制作的教育。许多美国新闻学院招聘拥有业界经验的人当院长;更频繁地邀请业界人士上课;全方位地引入新媒体的理念和实践;鼓励和提供跨学科的课程;引入医学院的教学模式等。孙教授进一步解释了设置跨学科课程的原因:未来媒体的需要;未来高质量媒体内容的需要;未来受众的需要;未来广告商的需要,同时又指出新闻学是专业性与实践性并存的学科。

对于“新闻是一门专业,还是一门技艺?”这一问题,孙教授引用了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第一任院长的话“我相信新闻的专业性”作为回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