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杰:广告创意中的中国元素思考

发布时间:2014-10-24浏览次数:1145文章来源:声屏世界·广告人


    在全球化时代,无论是中国的广告人还是中国之外的广告人,都需要拥有世界眼光,但是拥抱世界的同时不要丧失自我,这是我的核心观念。

    中国元素这两年说得人多,说清楚得少,知道的人多,明白的人少,用标签的多,用到恰如其分的少,这是我对中国元素的判断。


    “中国元素”有两个视野,即本土如何看中国元素,国外如何看中国元素

    事实上,中国人理解的中国元素和外国人理解的中国元素是有差异的。中国人自己理解中国元素是成体系的、博大精深的、非常丰富的,但是外国人理解中国元素却非常单薄,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中国的老祖宗:自古传承与沉淀下来的中国文化元素。第二,老天爷:自然生态的元素化。西部有一个影视城,拍摄了多部国际获奖影视剧作品,外国人认为那种苍凉感就是中国元素。所以海外人所理解的中国元素,我认为就是二老文化,比如孔子、兵马俑、中国长城、龙,这种古老文化。然而为什么会有这种认知与理解的差异?中国元素到底指的是什么?事实上,无论是物质形态还是非物质形态,还是二者兼而有之,中国元素绝不是二老文化中所体现出来的那么简单。


    如何理解“中国元素”的对应面

    中国元素一定是对国外元素概念而言。比如美国元素对海外输出过程当中,我们都会清晰看到,无论是好莱坞、迪士尼、苹果、麦当劳,所有美国元素对外输出的时候,都跟商业品牌密切相关,我们提到一个元素,往往能够想到一个商业品牌,或者提到商业品牌能够想到一个美国元素,然而中国元素跟商业品牌似乎没有关系。

     再如“日本元素”的对外输出。大家清晰地意识到日本元素不仅跟品牌结合,更上升到外交甚至政治的层面,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说过一句话,“在国际交往中,松下是我的左脸,丰田是我的右脸”。这句话成为国际沟通的语言,然而对于中国元素来说却是不可能的梦想。

    在这样比对当中,“中国元素”如何被海外认知和运用?国际品牌在运用中国元素的时候,第一是时态化,因为每一个销售季节能够引起销量,所以使用中国元素。第二,表面化。青花瓷跟可口可乐根本没有必然联系,只是运用而已。由此可见,在对中国元素的运用上,我们的理解还是表层的,中国元素与商业品牌的关系是疏离的。中国元素在中国产品运用当中局限在宫廷遗物或者精英艺术,跟大众消费是疏离的。比如,比亚迪有一款车叫“秦”,另外一款车叫“唐”,这种品牌中国化都是表面,对中国元素支离破碎的理解。看上去是本土品牌,运用起来跟国外元素却有巨大差异。

     因此,中国唯一性与中国元素多样性,中国元素客观性与中国元素指称的主观性,中国元素的有限性与中国元素应用的无限性,这是困扰当下中国元素在商业推广很重要的问题。


    “中国元素”广告创意的文化反思

    现代商业时尚与现代性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中国现代文化标志到底是什么?我们如何归纳中国现代文化的要素?中国现代文化要引领什么?中国文化要表达什么?所有这些广告当中的中国元素似乎都无法明确回答,这就是我们的困惑。在文化当中广告的价值在于文化而不在于广告,广告只是一个传导器,它是社会文化缩影,有什么社会文化就有什么广告,中国元素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中国文化的问题。

    中国元素的广告有几个层面需要界定。

    广告创意承载中国国家精神,集体主义状态的认可需要我们考量。在中国文化符号当中,文化纽带和国家图腾之间的问题完成之前,广告创意在运用中国元素方面还处于混沌状态。

    此外,除了传统文化标志性的符号之外,最应该深入挖掘应该是富藏在民间、鲜活的中国元素,这是最有代表性的,也是最有活力的,而不是躲在书斋里,躲在广告市场策划当中想象出来的中国元素。中国的民间蕴藏的元素才是真正的元素。

    中国广告创意与创作具有深厚、丰厚、独特资源的中国元素,完全可以形成自己鲜明特色,为世界广告业贡献另一道与众不同的风景,这既是中国广告作品走向世界最佳选择,也是世界广告业在向中国敞开怀抱寄予最大的希望。

    总之,我认为中国元素是虚的也是实的,中国元素是历史也是现实,同时中国元素是人文的也是自然的。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元素不仅是精神层面也是物质层面的,中国元素其实

就是一个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统和在一起就是中国元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