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思维

台湾逢甲大学杨志诚教授讲座

发布时间:2014-10-20浏览次数:487文章来源:华体会娱乐场

    20141013日,台湾逢甲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杨志诚教授在我校作了名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思维:文化资本的体制建构”的主题讲座。

    讲座中,杨教授从文化政策、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机能特质、全球化体系的文化图像、文化资本:人、物、制度、文化的流动与文化资本的全球流动、文化的资本体制等方面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深入且细致的剖析。

    杨志诚教授首先从天人合一到物种进化论等理论的演变着眼,探讨了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重要性,进而引出政策的制定必须要充分掌握外在环境的瞬息万变,从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出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目标就是要扮演好经济角色和文化角色;继而又将过去的机械论时代与现在的信息科技时代相比,凸显了产业资本主义和金融资本主义之间的巨大差距,引申出信息科技时代造就的是全球化这一论点,从而提出了“因为有全球化,才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着眼点就必须是全球化体系”的论断;再根据人类文明进程,从文化艺术化、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加值化三个阶段解读了全球化体系中的文化图像演变,阐释了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必须同时兼负经济及文化的任务,并且提出文化资本的重要性,杨教授认为“没有文化资本,就不会有文化相关产业的发展。”

    台海两岸在面对当前全球性资本主义发展瓶颈或饱和的困境下,都积极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政策,试图走出困境,再创新的机运。文化创意产业乃新时代的产物,当然不同于传统时代的文化建设或文化复兴;其政策目标明显具有经济的意图及文化扩张的意涵。然而,由于受到传统二大迷思——中华文化大沙文主义及生产迷思——的局限,很难迎合当代全球化市场的发展趋势;至今来检视,两岸整体文创产业政策的效能及效率明显不彰。再深一层探究其原委,就如资本主义的工业体制一样,金融体系即为系统化的资本体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如果缺乏资本体制的运行,将文化产品或商品的生产、交易及消费的网络联系起来,并赋予发展的元气或动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效益将不可能被激发出来。

    另外,受到全球化的时代潮流所影响,文化的本质将逐渐走向「多元共生」的文化内涵;于此同时,文化的具体显像也必须透过与经济的结合而呈现于生活的领域。一方面,共生文化的程序就是一种「跨文化」的过程:本体文化与多种的异质文化必然要进行碰撞、对话而共生。毫无疑义,共生文化的产品或商品才有可能进入全球市场。另一方面,一旦文化与经济结合,就必然要牵涉到资本的问题;没有资本的投入,就不可能有相关的经济活动,包括文化的创造与产出、文化的流动与交易、以及文化的体会与消费等活动。

    此外,杨教授指出,全球化文化体系中,文化将呈现演进、流动、包容及可复制的特性,让世人留存,进而发挥对他者的影响。他认为,文化既然能够透过商品、人及科技的传播促成大众化是一个明显的趋势,文化创意产业必能掌握当前的时运,创造庞大的经济价值。而文化在经济体系所创生的价值,也将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重塑社会经济结构。

    讲座最后,杨教授告诫学生们,做文化创意人最可怕的就是思维定势,因此一定要用脑筋学习而不是用眼睛学习。同时就学生的提问指出,中国文化走到哪里,软权力的疆域就扩到哪里。中国文化走出去关键的一点就是在全球化体系中找准定位,只有从失误里吸取教训,“东风”才能压倒“西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