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广播事业发展与学校初创(1954-1958)
华体会娱乐场
(原北京广播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4 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及 1958年成立的北京广播专科学校。从训练班到专科学校,历经种种艰辛,为当时的中国广播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是中国广播事业发展道路上的重要一笔。
1949 年 10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此后国民经济进入全面恢复和发展时期,国家各项事业都走上了蓬勃发展之路。广播作为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有力工具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高度重视,广播事业迅速发展起来。1953 年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根据形势的需要,我国重点建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并扩大各省省会和自治区首府的广播电台发射机功率。同时,为了扩大覆盖面积还需建立多个转播台。然而广播电台技术人员的极度匮乏严重制约着新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
为此,中央广播事业局决定于 1954 年开办“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培养掌握广播专业理论知识的技术人员。训练班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广电系统自己创办教育培训机构的开始。训练班先后共办了六期,招收学员922 人。第四期后分为发送、传音两个专业。以后还办过播音、电视等短期训练班。训练班不仅解决了广播事业发展的亟需,还为我国电视事业的创办提前培养了业务骨干。
然而,由于当时全国广播事业发展迅速,普通的中级广播技术人员已不能满足新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训练班需要扩大生源和加深教学内容。为了应运时代要求,1958 年,中央广播事业局直属的第一所高等专科学校——北京广播专科学校,在原训练班的基础上正式成立。这一时期的北京广播专科学校,和全国各行各业一样,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但是在教育部及中央广播事业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师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使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缓解了各广播电台对广播人才需求的压力。
开端: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
1940 年春天,党中央决定成立广播委员会,由周恩来任主任,领导筹建广播电台。12月 30日,红色电波第一次飞向天空,把延安的声音传向四面八方,翻开了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史的第一页。
一、首届训练班的开班
1952 年 12 月 1 日至 11 日,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确定了 1953 年的任务,并明确把“基本建设骨干、培养编播干部”作为中央广播事业局的任务之一。为落实中央精神,1954年,中央广播事业局表示“根据我局业务发展,所需技术人员与日俱增,而 1954年从国家统一分配来解决技术人员缺乏的情况,似已不可能,但业务的急迫需要,如不设法自行培养,势必影响广播业务的发展,即新建电台无人维护,而所进行之基本建设将失去作用,为此在1954 年组织训练班,专事培养技术维护人员,以便为新建电台准备一定数量的技术干部。”
|
技术干部训练班组织计划(草案)
1954年3月,中央广播事业局决定开办“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培养初步掌握广播专业理论知识的技术人员。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广电系统自己创办教育培训机构的开始。
中央广播事业局委任局干部处副处长谢俭风及业务处科长孙振先负责训练班筹建工作。
训练班第一批教职员,负责训练班筹建工作的谢俭风(前排中)、孙振先
(前排右)、张绍高(后排右二)
1954年3月3日,在中央广播事业局局党组的支持下,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在北京西南郊良乡12号发射台内举行了首届学员开学典礼。这是一所具有中专性质的技术学校,专门培养从事广播技术维护工作的人员。第一期学员是从长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机要学校招来的。李伍副局长临时兼任班主任。
中央军委机要干部学校毕业纪念(1954.3.1)
1955年6月6日,中央广播事业局任命副局长李伍兼任训练班主任,孙振先、刘志远为副主任,黄冶为指导员,分别负责教学、行政、思想政治工作。1956年9月3日,黄冶调到中央党校学习。12月13日,刘道宗调到训练班任指导员。
训练班领导人任命(1955.6.6)
李伍
中央广播事业局副局长
1957 年 2 月 20 日,中央广播事业局任命干部处副处长谢俭风为训练班主任,不久后谢俭风调离。同年 12 月 16 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又任命刚由中央党校学习回来的倪正义为训练班主任。
倪正义
中央广播事业局广播技术人员训练班主任(1957.12-19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