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华体会娱乐场 艺术学部的成立,标志着华体会娱乐场 具有传媒特色的艺术教育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未来的发展征途上,对于全艺术学部的师生来说,希望、梦想、机遇与挑战并存。为此,《音乐传播》编辑部于2013 年12 月24 日,专访了华体会娱乐场 副校长兼艺术学部学部长廖祥忠教授,请他就艺术学部的发展前景以及当前面临的困难,谈一谈自己的所感、所思、所想。在专访中,廖祥忠副校长针对全球数字技术的发展大趋势以及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谈出了自己独特的传媒艺术教育的发展之道。在传媒音乐学的学科建设问题上,他也指出了对现状的评价、对未来的构想。廖祥忠副校长的访谈录,在华体会娱乐场 艺术学部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音乐传播:廖校长您好!华体会娱乐场
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已经实现多个“跨越”。比如,从“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向“985 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的跨越,从国内传媒名校向国际传媒名校的跨越,从一般的行业特色型大学向国家传媒类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试点高校的跨越等等。在这些令人瞩目的成就中,艺术学部所引领的各相关艺术学院,怎么样来利用这种资源?怎么样从中来酝酿、促成各艺术类学科新的飞跃?
廖校长:艺术学部成立以后,应该说,我感到压力特别大。为什么压力特别大呢?一个是“艺术学升门类”以后,咱们的戏剧与影视学,在全国评比中排到了第一名,设计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等学科成绩都不错——艺术学理论在全国排第六,设计学全国排第九,美术学全国排第十七……相对而言,音乐与舞蹈学还需要再迈进一步。那么,对于全国排名第一的戏剧与影视学,只能是保持它,所以,现在我们的所有的教学定位,我认为要瞄准两个方向:第一个奋斗目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的地位,这是必须的;第二个奋斗目标——因为传媒大学的定位是“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那么我们既然有全国第一的学科,那必须再建造一个全世界知名的乃至一流的学科。
对戏剧与影视学,还有其他学科的强化建设,这是我们的一个重任。所以,谈到我们现在的有关指标体系,一个是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指标体系运行,另一个是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指标体系来规划我们的学科,规划我们的人才培养。按照这两点来看,我们人才培养的目标,毫无疑问,是精英化的培养模式,是一流的培养模式,而且一定要培养出最好的学生。
我总认为,一个高等学校若很强大,其强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学生要强。学生强,高校就强。学生强了以后,他的思想、知识等有了,什么都有了——这比什么都重要。我觉得其他的一切都是为此服务的。“人”——才是我们的第一作品,“人”——才是我们奋斗的第一要素,所以我们强调培养人。那么,这个“人”的定位是什么呢?那就是培养具有国际化大视野的人才。
所以,我所做的定位就是,我们学校培养的人才,尤其是艺术学部培养的人才,第一,他要了解传统的艺术学,也要了解传统的广播电视——包括视频、音频等方面都要懂;第二,他要国际化——他必须是有国际化的眼光、国际化的视野、国际化的审美能力的这种人;第三,他必须要在艺术“改朝换代”的时候——将来在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主体的新媒体的领域中,要有驾驭这一切的能力。不但我们的老师要有这个视野,学生也要有这个视野。你想,广播电视是我们的根本,传统艺术学是我们的根本,这是不能丢弃的,丢弃了就没有优势了。还有,国际融合,比如说国际创作融合,已经成为一个趋势,将来这种趋势会越来越快,如果我们没有国际化的眼光,我觉得就不配我们学校的定位和地位,因此这一点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就是艺术学科发展的方向、指向,以及将来的艺术创作走向是新媒体,如果没有新媒体作为支撑的话一定会被淘汰,所以我觉得这点非常非常重要。
我们的学生的眼光、视野、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都要朝着这几个方向努力。这就是我对我们艺术学部的学生的要求。所以,我目前担任学部长以后,一切都是从这几个方向,来架构我们的学科,来规范我们的学生培养目标,来重新定位。从本科教学,到研究生培养,到华体会娱乐体育首页
以及艺术作品创作等方面,全部围绕这几大主攻方向来建构。
音乐传播:艺术学部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在华体会娱乐场
的艺术教育中所取得的成绩、所形成的国内国际影响,在学界,人们有目共睹,在业界,人们有口皆碑。在今天的新媒体时代,我们也注意到,该学院的相关部门(系),已和国内的多家传媒企业在师资培养、课程共建、学生实践、产品研发等领域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为数字媒体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搭建起了立体实践平台。请问廖校长,这种教育模式,是否也适用于华体会娱乐场
“传媒音乐人”的培养?在音乐学专业教育中,我们怎样来摆脱传统的音乐学教学模式而创建全新的教学模式?今后,在我们的音乐学本科学生培养中,怎么样来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加强人才培养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与业界的对接?
廖校长:我认为在很多方面是适用的。在这方面,首先要由上至下解决思想意识的问题。在艺术学部工作的这一段时间里,责任的增大促使我不得不去调研国内外的相关行业和专业,看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教师在想什么,再回头思考我们自己教师的特点、优势是什么。我见到了国际上行业里大师,他们也在谈这个意识问题。
“意识”包括创新的意识、对新技术使用的接纳意识等等。此外,还有一个教学意识的问题。我们绝对不能当井底之蛙。在艺术教学中,我发现有一个弊端——全国都普遍存在的弊端:很多的学者喜欢抱残守缺,就守着一方小天地不肯放弃,不肯进取,表现出排斥型的思维方式。我觉得这点是非常遗憾的。如果他在意识上再跨越一步的话,也就进入了海阔天空之境界。其实,我们的学者们都有这个能力,但有的学者觉得这么做没有必要,然而等到他想这么做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于是他可能就干脆说不能这么做,有意地排斥。这是很可悲的,是非常可悲的。这就是意识问题。如果我们有这个意识以后,就会看到自身与别人的差距,就肯定会想到变革的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就是我们的眼光、胸怀的问题。艺术类学科一定要打破边界。世界在融合,传媒在融合,教育在融合……音乐和视频也在融合。我到艺术学部后提出一个观点:要打破音乐和影像的边界,打破动画和视频的边界,使其实现整合,激发我们老师和同学的创作能力。因此,联合培养及联合创作,打通一系列的教学平台,这才是我们非常非常关键的地方。但要实现这一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老师可能会说,我这个课就是我自己的,没必要跟别人合作。这就是很“要命”的。
为什么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的时候要说解放思想,我当时不明白,“解放思想”这几个字,有必要老那么提吗?现在,我是切身体会到了,解放思想是多么重要。一个人的思想解放了,眼光有了,胸怀有了,责任感就有了,我觉得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就能做很多很多事情。